编辑: wtshxd 2019-12-05
论新闻图片的符号修辞与意指实践

一、 学科语境: 亟需一种新闻图片的符号分析方法 虽然新闻学和新闻业一直倡导 真实、 客观、 公正、 中立 等原则, 新闻 也一直被描述为 用事实说话 的一种特殊体裁, 但从不见停歇的新闻本质 反映论 与 建构论 、 新闻媒介是 镜子 还是 探照灯 的争论[1] 中可知, 新闻一方面具备如 镜子 般 反映 事实 的属性, 另一方面, 它也具备 如 探照灯 般 建构 意义、 进行 说话 的属性.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 西 方新闻业一直努力在秉持 新闻专业主义 职业理念, 在这两种属性之间维 系着一种艰难的相对平衡.但自1970年代初起, 西方以盖伊・塔奇曼 (Gaye Tuchman) 、 赫伯特・甘斯(Herbert Gans)、 爱德华・艾普斯汀(Edward Epstein)、 托德・吉特林 (Todd Gitlin)等为代表的部分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 以对新闻 编辑部实践的民族志观察为基础, 研究了来自于组织惯例与压力约束下的新 闻生产媒体偏向[2] , 从根基上动摇甚至摧毁了新闻专业主义. 同时, 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 叙事学和符号学的蓬勃兴起和广泛影响, 文本 (Text)概念越来越多地延伸到社会各个学科和领域.根据结构主义 的观点, 语言、 事物及其所组成的意义之后, 有着深层结构存在, 而 文本 所 指涉的正是这种文章背后的深层意蕴所在.比之于传统的完满的、 自足的、 李玮 蒋晓丽 摘要 新闻专业主义的备受质疑、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符号学等对新闻领域的延伸, 使新闻越来越多地 被视为一种承载着深层意蕴的话语文本.在此符号学语境下, 对新闻图片进行符号学的意指分析已成 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将罗兰 ・ 巴尔特的意指实践方式 (主要包含直指、 涵指、 元语言和神话) 与符号 修辞手法 (主要是隐喻和转喻) 结合在一起, 并以5张第55届 荷赛 获奖作品为例, 尝试性地引入了一 种有利于快速高效进行新闻图片分析的符号学方法. 关键词 新闻图片;

涵指;

元语言;

隐喻;

转喻 中图分类号G218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李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成都610064;

蒋晓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成都610064 ――试引入一种新闻图片的符号学分析方法 1) 1)基金项目: 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重点项目 中国西部危机传播管理研究 (SKX201010) 新闻界 ISSN1007-2438 2012年第22期 新闻与传播

24 意义被固定在书页的文句语词之内的 作品 (work)观, 文本 指的是 一个开放的、 不完满 的、 不自足的系统, 它涵盖了'

作品'

文字之外的 广泛内容, 在语意、 句法、 叙述的层面上的社会观 念影响因素 [3] . 文本 观将阅读和解释置于 作 者已死 的状态下来展开, 认为 写作就是声音 的毁灭, 就是创始点的毁灭.写作是中性、 混合、 倾斜的空间, 我们的主体溜开的空间, 写作是一 种否定, 在这种否定中, 从写作的躯体的同一性 开始, 所有的同一性都丧失殆尽 , 读者的诞生 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 [4] , 因而, 将阅读的立 足点从传统的 作品――作者 之间, 转移到了 作品――读者 之间, 旨在发掘出文本中的深层 复杂的意涵. 新闻专业主义的被质疑, 使得新闻客观中 立地 反映 事实 成为一种虚假的幻象, 文本 概念向新闻学领域的延伸, 又使新闻越来越 被视作为一种有着深层意蕴和复杂结构的 话语 (discourse) [5] .在此种语境下, 新闻学可能再也无 法抗拒意义生产和意义传递这一本质, 也无法抗拒 受众或研究者对其进行符号分析 (无论是对传统语 言学可以涉猎的以新闻文稿形式呈现的新闻文本, 还是对新兴符号学可以进驻的以新闻图片形式呈 现的新闻文本) .本文的目的, 正是在符号学领域 的框架下进行新闻图片的意指实践――也即新闻 图片的隐性话语――分析的基础上, 尝试引入一种 有效进行新闻图片分析的符号学方法.

二、 理论阐述: 符号修辞与意指实践 符号修辞 (Semiotic Rhetoric) , 也被称为视 觉修辞[6] 、 图像修辞[7] , 被认为是 修辞学复兴的 主要形式 、 20世纪出现的'

新修辞学'

(New rhetoric)的主要发展方向 [8] , 它把修辞推到语 言之外, 进入各种媒介, 主要进行如图像、 影视、 广告、 旅游、 设计、 艺术、 游戏等当代重要符号领 域的修辞研究, 重在探讨作为非语言符号的图 像传播为了实现有效传达图片或影像意义、 吸 引受众注意、 引发受众情感、 获取受众认同与理 解等效果所采取的修辞策略和技巧.赵毅衡教 授结合诸多影视案例, 认为主要的符号修辞手 段有明喻、 隐喻、 转喻、 提喻、 倒喻、 潜喻、 曲喻、 类推、 反喻、 象征、 反讽等等[9] .其中, 作为比喻修辞 的其他各类复杂变体, 提喻、 倒喻、 潜喻、 曲喻都 常见于影视作品的邻接画面组合中.作为符号 修辞中最基础最广泛的两类, 隐喻与转喻是平面 图像尤其是单幅图像文本中使用得最多的两类. 所谓隐喻(Metaphor) , 是指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 体验、 想象、 理解、 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 语 言行为和文化行为.由于大部分图像符号比喻 很难构造出两造之间的强制性连接关系, 因而, 符号传播中多数的符号比喻都属于隐喻.转喻 (Metonymy), 又称换喻, 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 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 可以利用这种邻接关 系, 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 段, 有人也将借喻、 提喻囊括在其范畴内, 以包括 用某事物的某个部分来代表整体 的修辞手段. 雅各布森在其1962年发表的文章《两种语言观 和两类失语症》中, 将隐喻与转喻区别为: 在符号 的双轴运作 (聚合与组合)中, 隐喻按照联想关系 (聚合秩序)运作, 即把未知的东西潜入一种新的 联想关系使得未知的东西由此获取部分新的意 义, 转喻的重点不在 相似 而在 邻接 (组合 秩序) .在文中, 他将隐喻与转喻的对立应用于 非语言的语言之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隐喻型 话语 和转喻型 话语 , 每一类型并不意味着 只依赖于两种模式之一 (因为组合和聚合是一切 话语所必具的二维属性) , 而只意味着以其中一 种模式为主. 我们知道,索绪尔将符号分为 能指 (signifier) 与 所指 (signified) , 能指 指符号 的可感知部分, 所指 指意义、 对象与解释.而在 能指 与 所指 之外, 罗兰・巴尔特提出了 意指 (Signification)概念――一个以 能指 指向 所指 、 以 能指 表达 所指 的符号组合: 一 切意指系统都包含一个表达平面 (E)和一个内 容平面 (C) , 意指作用则相当于两个平面之间的 关系 (R) , 这样我们就有表达式: ERC , 并且他 认为不同的意指实践可能产生直指 (denotative) 和涵指 (connotative)两种不同层次的意指系统: 新闻与传播

25 现在我们假定, 这样一个系统ERC本身也可变 成另一系统中的单一成分, 此第二系统因而是 第一系统的延伸.这样我们就面对着两个密切 相连但又彼此脱离的意指系统.但是两个系统 的'

脱离'

可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发生, 它取 决于第一系统进入第二系统的方式, 这样也就产 生了两个对立整体.在第一种情况下, 第一系统 (ERC)变成表达平面或第二系统的能指……或 者表示为 (ERC) RC.……于是第一系统构成了 直指平面, 第二系统 (按第一系统扩展而成的)构 成了涵指平面……按照第二种分离的 (对立的) 方式, 第一系统 (ERC)不像在涵指中似的成为表达 平面, 而是成为内容平面, 或第二系统的所指…… 或表达为: ER(ERC) , 一切元语言都属此类 [10] . 根据其陈述, 我们可以推知, 直指侧重于指那些 从符号中获取的被代码明确规定了的直接、 明确 而固定的意义;

涵指则显得相对不明确、 不固定, 对其的解读需要综合传统、 习俗、 社会、 文化和语 境等因素来考虑.对于 元语言 这个概念, 叶 尔姆斯列夫作了如下说明: 如果说一种操作程 序是建立于无矛盾性 (一致性) 、 充分性、 简单性 等经验原则之上的, 那么科学符号学或元语言就 是一种操作程序, 然而涵指的符号学并不是一种 操作程序 [11] .也即是说, 元语言是指那种 说着 其他符号的语言, 最常见的如科学语言. 关于直指、 涵指和元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 罗兰・巴尔特最后的总结是: 这样我们就看到一 个复杂的系统, 在其中, 处于直指层次上的语言 即元语言, 但在这里这个元语言本身也是介入 涵指过程中的 [12] .笔者认为, 巴尔特的这个总 结容易让人混淆直指和元语言的关系而误将两 者等同.其实, 如果我们用 (ERC)表示直指, 用[(E1R1C1)R2C2]表示涵指, 用[E1R1(E3R3C3)] 表示元语言的话, 三者的关系或许就可以清楚一 些 (图1) : 在直指中, 意指方式以最简单的方式进 行, 它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 不需要其他系统 来言说, 也不言说其他系统;

在涵指中,E1R1C1 构成了第二系统E2R2C2的能指E2;

在元语言中, E3R3C3又构成了第二系统E1R1C1的所指, 是言 说E1R1C1的规则和程序. 虽然分属符号学和修辞学两个不同的范畴, 但在意指实践和符号修辞之间存在着特定 的关系: 符号修辞是意指实践不可或缺的方式 和手段.中国传媒大学隋岩教授, 通过诸多鲜 活的案例, 用

图表的方式, 不仅形象化地展示了 罗兰・巴尔特的直指(ERC) 、 涵指[(E1R1C1) R2C2]、 元语言[E1R1(E3R3C3)], 还提出了与罗兰・巴尔特之不同的 意指神话 观点: 巴尔特认为神话就是直指基础上形成的涵指, 而隋岩认为神话是涵指与元语言的再组合: {[E1R1(E3R3C3)]R2C2}(图2) . 同时, 他还建立起了不同意指实践和修辞手 段之间的关系.他认为, 含蓄意指 的构建, 就 是通过寻找所指2与能指1之间的某些能启发人 产生联想的相关之处 , 元语言则是通过寻找能 指1与能指3之间的相关性, 或推理出一种逻辑延 伸, 或建立一种阐释关系, 从而建构意义 , 而 隐 喻是两个符号的含蓄意指的所指之间存在着相 似性 , 因而, 替换型关系的隐喻影响的是含蓄 意指行为, 因为隐喻对应着含蓄意指 (涵指) .影 响元语言的应该是换喻 [14] .根据隋岩教授的观 点, 在话语的意指实践中, 直指话语实践不需要 任何修辞手段, 涵指是隐喻的等值对应, 元语言 与转喻相连接, 意指神话建立在隐喻和转喻的复 合使用过程当中.而每一话语文本正是通过这 些具备不同意指组合的意指实践, 间接地表达着 表层之外的深层意义, 从而实现文本内涵的丰富 和语义的扩张. E2 R2 C2 E1 R1 C1 E1 R1 C1 E3 R3 C3 E R C (1)直指 (2) 涵指 (3) 元语言 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