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 2019-12-13 |
2001年, 他被派往北京
301 医院进修, 这一去, 如虎添 翼.董家鸿教授更是对陈国勇 的勤奋赞赏不已.
2009 年12 月, 郑州人民医 院肝脏外科中心正式成立, 陈国 勇首任主任.2010年8月, 他赴 日本访学, 这次经历使他秉承不 弃的医者理念更加清晰. 他的日本老师是世界肝胆 外科界学术泰斗, 国际外科医师 联盟主席、 日本京都大学肝脏外 科教授、 东京红十字医院院长幕 内雅敏教授. 陈国勇跟教授做的第一台 手术是肝癌切除. "人家的诊断 结果很严谨, 一丝不苟: 左半肝 分散有
4 个肿瘤, 右半肝密布有 25个肿瘤.用词很讲究, 决不模 糊.左半肝有
4 个肿瘤, 所以用 '分散' 这个词, 右半肝有25个肿 瘤, 那就是密密麻麻, 所以不用 '分散' 用 '密布' .25个肿瘤, 数 得清清楚楚. " 做手术时, 陈国勇更是感慨 万千, 右半肝几乎被25个肿瘤占 满, 如果在国内, 手术肯定是右 半肝全切.但是, 幕内雅敏教授 却叮嘱陈国勇只切病灶部分, 没 有被肿瘤侵犯的肝组织必须最 大可能保留, 有一点就保留一 点. "幕内雅敏教授发现右半肝 的最下端有一小块儿 '净土' 还 未被肿瘤侵犯, 尽管只有很小一 块, 仍让他喜出望外.教授说: 这一小块儿肝组织上有一个很 小的回流支血管, 如果保留它, 对患者日后的康复将有着不可 忽略的作用, 多留一块完好组 织, 患者康复会更快. " 时隔三年 谈起此事, 陈国勇仍百感交集. 这台手术对他震撼很大: 一 是诊断结果的书写, 二是手术的 理念.回国后, 他把幕内雅敏教 授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临床手 术并坚持至今. 一位同行感叹: 当一个医生 只想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活更 多的病人, 而无任何名利杂念 时, 他就是天使了.在这位同行 眼里, 陈国勇做的全是别人不愿 做不敢做, 担风险没名利的事 儿.他是真正的勇敢, 像他的名 字一样, 国之勇者. 文明河南 文明河南 ・ ・ 河南好人 河南好人 A07 之十六
2014 2014年年3 3月月15 15日日责编 责编 李艳 李艳 美编 美编 郑卉 郑卉 邮箱 邮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2013 年11 月6日, 陈国勇曾经的患者――
33 岁的孙俊山, 一听说记者想见他, 一溜烟就从 许昌奔向了郑州. 一见面, 身高将近一米八的孙俊山孩子般掀开 了他的肚皮, 上面的 "奔驰" "蜈蚣" 顿时纤毫毕见. "这 '奔驰' 车标是陈主任的手术刀口, 这 '蜈 蚣' 是平顶山某院的手术缝线. " 突然, 他将身子 扭向一侧, 撩开光滑的腰部说: "如果不是陈主 任, 我这个地方会有一个粪兜, 我可能会带着粪 兜去死……" 看得出, 孙俊山的性格很豪放. 孙俊山是许昌襄城县人, 早年在郑州开过饭 店, 如今在平顶山开出租车. 孙俊山还带来了三年前他的全家福, "猜猜 哪个是我, 不对, 右边那个白胖的才是, 不敢相信 吧, 那时候我
170 斤, 快死的时候
103 斤, 现在 129斤.这一男一女是俺俩孩儿, 大的12岁小的 7岁. " 很显然, 孙俊山的生活很惬意. "陈主任恐怕不知道, 我经常往郑州跑, 每次 来, 我都会上来看他, 他正忙时, 我隔着玻璃看他 一眼就走, 回去这一路心里都得劲……" 但, 一年前, 他可没有这么得劲. 前年
5 月份, 他因腹痛便血被平顶山医院确 诊为 "结肠癌" , 手术后刚消停半年腹痛又袭, 便 血变成拉血, 一查, 肿瘤复发合并转移. 亲戚让他找陈国勇. "我一看, 恁年轻, 一点 专家架子都没有, 不中啊. " 孙俊山转而托人住进 了省里另一家医院.横结肠、 肝脏、 胰腺、 胃、 十 二指肠到处是肿瘤, 因为赶上春节, 专家建议节 后手术. 可挨到正月初七, 他却听到了绝望的消息, 专家说他连手术台都下不来, 只能造篓, 再在胃 部插一个管往小肠直接打营养液, "活一天算一 天. " "啥?我年纪轻轻挂个粪兜?还活一天算一 天? " 孙俊山不甘心, 让妻子拿着 CT 片又去了另 两家大医院. "都说手术难度太大, 不做. "孙俊 山决定放弃. 但就在车出郑州的刹那, 他掉头回去, 他要 找陈国勇. "那天, 陈主任盯着片子看了很长时间, 他说 他只有四成把握, 但想尽全力试试问我敢不敢, 他就有一成把握我都愿意.如果他不救我, 我只 能等死. " 孙俊山的手术做了
12 个小时, 肿瘤被完整 切除, 腹腔干动脉、 肠系膜动脉静脉、 肝门管道、 淋巴结清扫了一遍.胃肠、 胆肠、 血管等全部肚 子里的东西重新进行了排列、 修复、 整理. 讲到过去, 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 5个小时 孙俊山滔滔不绝.孙俊山问过陈国勇: "我刚开 始不信你后来又找你, 你为啥还救我? " "你是我 的病人啊, 医生只有救治病人的责任, 没有挑剔 病人的权利. " 现在工作太忙了, 陈国勇和父母难得见上一面. 医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叫治病救人, 像技工;
第二重叫人文关怀, 不仅要看好病人的病, 还要有悲天悯人的心.陈国 勇说: "我更希望做到第三重, 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 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 为达到这种目标, 他一直在求索, 在精进.他的所作所为, 与孔子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 很是一致, 那就是 "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 自古以来, 良相和名医, 是社会坐标平衡 的两极. 陈国勇的 "仁慈" 有基因, 他家三代从医, 爷爷是家乡有名的 "老陈仙" , 耄耋之年还在 看诊. "医为仁术, 用以济世活人, 不能以术求 利.若有疾厄来求救者, 不问其贵贱贫富 ……皆如至亲之想" .他说, 爷爷对他影响最 重. 他的外科手术却是父亲启蒙, 父亲是他 那个年代了不起的外科医生.父亲不像爷爷 文绉绉, 他就一大白话: "想当一个好医生, 先 做一个好人. " 老人家一提起儿子就高兴, 父子间有关 手术的对话很有趣, 父亲的眼神和表情随着儿 子的叙述不时紧张和舒展.在72岁的父亲眼 里, 儿子天生就是拿手术刀的好料. 母亲眼里的陈国勇可爱懂事. "这孩儿从 小心就善, 干啥事儿都细, 脾气也好.小时候 他姥姥常年有病, 我也顾不上管他.他从小袜 子都是自己缝, 衣服烂了自己补.他从来不会 丢东落西.真不是 '刺猬都说孩儿光' , 真要找 他点儿缺点毛病, 就是, 胆老大……" 当年很了不起的父亲如今也胆小了, 他说 这辈子都不敢想儿子会 "换肝" . "整天睡不着 觉, 老操他心. " 老人认为 "现在的世道变了, 好 医生不好当" .陈国勇则不以为然, 他说, 理想 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去追求, 去实现, 而是它 的存在, 让我们实现的过程变得纯洁和干净. 患者感言 "如果他不救我, 我只能等死……" 父亲心中 儿子天生就是拿手术刀的好料 同事眼里 做的全是别人不愿做不敢做的事
第二章 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