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 2019-08-02 |
1 建设单位:神木县恒泰余能发电有限公司 (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 编制日期:二一八年一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 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 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 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 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 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 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 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 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 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 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 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神木县恒泰余能发电有限公司余能回收发电项目 建设单位 神木县恒泰余能发电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张维虎 联系人 张维虎 通信地址 神木市(原神木县)燕家塔工业园区神木县恒泰余能发电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3892223085 传真 -- 邮政编码
719000 建设地点 神木市(原神木县)燕家塔工业园区神木龙华硅铁厂和恒润煤化工 厂区内 立项审批 部门 神木市 (原神木县)发展 改革局 批准文号 神发改函[2017]222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D4419(其他电力生产)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41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8102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96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2%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 日期
2018 年8月神木县龙华硅铁厂位于神木市(原神木县)燕家塔工业园区,主要生产 75#硅 铁产品, 年产硅铁 40000t.
2014 年4月由榆林市环境科技咨询服务部编制完成 《神 木龙华硅铁厂硅铁炉技改升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 年4月11 日,榆林市 环境保护局出具《关于神木龙华硅铁厂硅铁炉技改升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 复》(榆政环发[2014]52 号)予以审批.厂区现有建设内容主要为 2*25500kVA 矿 热炉硅铁生产线,在硅铁生产过程中矿热炉会产生大量高温烟气, 烟气平均温度为 600℃,产生量为 13.7 万Nm3 /h(拟建矿热炉建设完成后为 20.55 万Nm3 /h),现 通过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 45m 高烟囱排放.原批复(榆政环发[2014]52 号)建设
2 *16t/h 余热锅炉及 2*1.6MW 抽凝式汽轮机组,由于不能满足烟气的新的余热回 收利用需求,2*1.6MW 抽凝式汽轮机组不再建设,同时拟建
1 台矿热炉及配套
1 *16t/h 余热锅炉(单独另做环评). 神木县恒润煤化工有限公司金属镁生产线主要使用硅热还原法(皮江法) 生产 金属镁产品,年产金属镁 20000t.2008 年11 月由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 完成《神木县恒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半焦尾气配套
2 万吨/年金属镁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书》,2008 年12 月31 日,取得原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出具的《关于神木县恒润
2 煤化工有限公司半焦尾气配套
2 万吨/年金属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陕 环批复[2008]776 号).厂区现建设有
3 台回转窑用来煅烧白云石,回转窑煅烧白云 石过程会产生大量高温烟气,烟气平均温度为 450℃,产生量为 46400Nm3 /h,现通 过换热器预热白云石原料后再经布袋除尘器处理,然后由 40m 高烟囱排放. 烟气余热属二次能源, 余热发电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工业余热, 实现 热电联供 , 可达到 节能减排 的目的,且余热发电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在冶金、水泥、石化等行 业日益广泛应用. 为充分回收利用神木县龙华硅铁厂矿热炉烟气和神木县恒润煤化 工有限公司金属镁生产线回转窑烟气余热,神木县恒泰余能发电有限公司拟投资
8102 万元,在神木县龙华硅铁厂及恒润煤化工厂内建设余热回收发电项目,主要 建设
3 台4t/h 余热锅炉及 1*12MW 汽轮发电机组
1 套, 利用龙华硅铁厂现有
2 台16t/h 余热锅炉、 拟建矿热炉配套的
1 台16t/h 余热锅炉及本次建设的
3 台4t/h 余热 锅炉蒸汽进行发电,项目建设完成后年发电量
7200 万kWh,全部用于龙华硅铁厂 和恒润煤化工厂生产使用.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项目对照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2013 年修正), 属于 鼓励类 第 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23、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及资源综合 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 ,2017 年4月25 日,神木市(原神木县)发 展改革局出具《关于神木县恒泰余能发电有限公司余能回收发电项目备案的通知》 (神发改发[2017]222 号),同意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 项目位于神木市(原神木县) 燕家塔工业园区神木县龙华硅铁厂和恒润煤化工 厂现有厂区内,利用建设预留用地,不新增占地,占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建设项目 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符合神木市(原神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要求. 根据《神木县燕家塔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园区主要形成 煤炭-兰炭-电石;
煤炭-兰炭-煤焦油-油品;
煤炭-兰炭-煤气-发电 的产业链,本项目为利用园区现 有企业热烟气进行余能回收发电,符合园区产业定位.2017 年2月17 日,神木市 (神木县)燕家塔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出具 《关于同意恒德集团余能回收发电项目 入园的意见》(神燕管发[2017]11 号),同意恒德集团新注册的子公司神木县恒泰 余能发电有限公司在园区内建设该项目.根据榆林市 多规合一 辅助决策服务窗 口针对本项目出具的《榆林市投资项目选址 一张图 控制线检测报告》(编号:
3 [2017]968 号),项目选址符合生态红线、文物保护紫线(县级以上保护单位)、 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要求. 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项目位于神木市(原神木县) 燕家塔工业园区神木县龙华硅铁厂及恒润煤化工 现有厂区内,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标准;
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 项目无废气、废水排放,在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后,厂界噪声排放满足
3 类标准 要求,固体废物均合理处置,不外排.距项目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北侧 600m 孙家 岔镇,项目采取完善的环保措施后,对其影响较小. 因此,项目在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厂址选择可行.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名称 神木县恒泰余能发电有限公司余能回收发电项目
2、建设单位 神木县恒泰余能发电有限公司
3、建设性质 新建
4、项目投资 工程总投资
8102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96 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 1.2%.
5、建设地点 项目共建设 3*4t/h 余热锅炉并配套 1*12MW 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同时利 用已批复建设的龙华硅铁厂
2 台16t/h 余热锅炉及拟建矿热炉配套 16t/h 余热锅炉来 进行余热发电,其中 3*16t/h 余热锅炉及汽轮发电机组位于神木市(原神木县)燕 家塔工业园区神木龙华硅铁厂内,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 39°07'
56.07 ,东经 110°21'
01.74 ,汽轮机房及现有 2*16t/h 余热锅炉东侧为车棚,西侧为空地,北侧 隔在建硅铁冷却系统为本项目拟建 16t/h 余热锅炉,南侧为厂区道路.3*4t/h 余热 锅炉主要利用神木县恒润煤化工有限公司金属镁生产线回转窑煅烧余热, 位于园区 恒润煤化工厂区内,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 39°08'
15.67 ,东经 110°21'
16.80 ,西、 东、南三侧均为空地,北侧为金属镁生产车间.项目北距孙家岔镇 600m,西北距 陈家湾村 2100m、榆树林村 2000m,西南距王洛沟村 1600m,南距燕家沟村 770m, 东南距燕家塔村 740m,最近地表水体为东侧 750m 处的窟野河,最近敏感点为北
4 侧600m 处的孙家岔镇.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周边关系见附图 2.
6、项目占地 项目位于神木县龙华硅铁厂和神木县恒润煤化工现有厂区内,占地面积 1412m2 ,占地为建设预留用地,不新增占地.
7、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
7200 万kWh,全部供给龙华硅铁厂、恒润煤化工厂及本 项目自身使用.
8、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 1. 表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分类项目内容 项目组成 备注 主体工程余热发电 系统 设1座余热发电系统汽轮机房,位于龙华硅铁厂区内,占地面 积450m2 ,内设
1 套12MW 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及配套设施 新建 余热锅炉 系统 设3座锅炉房,分别设置
1 台4t/h 烟道式余热锅炉(位于恒润 煤化工厂区) 新建 依托工程锅炉系统 依托龙华硅铁厂现有
2 台16t/h 余热锅炉,同时利用拟建
1 台16t/h 余热锅炉, 所有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统一汇集到一个气包 内进行发电 依托 脱盐水系 统 依托德润发电有限公司现有脱盐水制备系统, 采用过滤+超滤+ 反渗透工艺,日生产脱盐水 500m3 ,现有 130m3 供水余量,供 水依托可行 依托 循环冷却 水系统 依托德润碳质还原剂有限公司现有冷却循环水系统 依托 辅助工程输配电系 统 主要由电站控制室(DCS 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