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erise银子 2019-08-28
四川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6-2020) 前言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 秸秆 )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 展的宝贵资源,但随着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较为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成都 平原地区的大气雾霾污染形势日益严峻.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缓解 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意义重大. 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体现,是 四川转变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四川的战略选择. 十三五 期间,是我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挖掘秸秆资源潜力,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进农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2651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 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基础与潜力 秸秆资源总体情况.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生秸秆的大省.全省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48亿亩,粮食总产量约 占全国的7%,油料产量占全国的6%以上.到2015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4641.09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的4.46% .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为3629.46万吨,约占全国的4.03%,秸秆资源丰富且产生量趋于稳定. 秸秆资源种类分布.全省秸秆资源总量约4641.09万吨,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秸秆为主,少量豆类、其 他谷物、花生、棉花秸秆.其中,水稻秸秆约1638.08万吨,占总量的35.3%;

玉米秸秆约1057.70万吨,占总量的22.8% ;

小麦秸秆约572.50万吨,占总量的12.3%;

薯类406.97万吨,占总量的8.8%;

油菜秸秆563.73万吨,占总量的12.1%;

其他谷物169.99,占总量的3.7%;

豆类126.57万吨,占总量的2.7%;

花生96.99万吨,占总量的2.1%;

棉花8.56万吨,占 总量的0.20%. 秸秆资源区域分布.全省秸秆资源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川东北和川南丘陵区域,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区域秸 秆资源较少.成都平原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达1482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31.9%,秸秆资源种类以玉米、水稻、小麦 、油菜为主;

川南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达1130.50万吨,占24.4%,秸秆种类以玉米、小麦、水稻、其他谷物、油菜、 薯类为主;

川东北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达1720.59万吨,占37.1%,秸秆种类以玉米、小麦、水稻、薯类、油菜、花生 为主.攀西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239.86万吨,占5.2%,秸秆种类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

川西高原秸秆资源年总量6 8.16万吨,仅占1.4%,秸秆种类以油菜、小麦、薯类为主. 秸秆资源种类利用情况.总体来看,我省水稻、小麦、玉米等5种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2015年,我省水稻秸 秆利用率达到92.43%,玉米、小麦等秸秆的利用率也在80%以上.而油菜、薯类、豆类等秸秆综合利用率则相对较低 .

第二节 进展与成效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2008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总量为405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不足40%.经过近 几年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2015年全省秸秆理论总量为46 41.0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1.3%,高于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水平1.2个百分点.成都、德阳、绵阳等重点地区的秸秆综 合利用率更是显著高于全省水平,达90%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我省秸秆利用方式已从主要用于生活燃烧能源和牲畜饲料,扩展到肥料 、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能源等领域,基本形成了 五化 综合利用格局.一是秸秆肥料化利用.2015年, 全省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约1594.74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43.94%,主要是秸秆还田,年还田秸秆约1448.9万吨;

少 量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其中规模化有机肥企业35家,年产有机肥139.3万吨,年利用秸秆70万吨. 页面

1 /

12 二是秸秆饲料化利用. 十二五 期间,建设了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60个,秸秆用作牲畜饲料约608.18万吨,约 占秸秆资源量的16.76%,主要是饲料玉米、红苕藤及青贮饲料等,其中规模化利用企业18家.三是秸秆能源化利用. 2015年全省秸秆能源化利用量约为522.64万吨,约占秸秆资源量的14.40%,规模化企业19家.全省秸秆户用沼气池达8 0万户.建设了宜宾和洪雅2个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投产后年消耗10万吨秸秆.建成了16家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厂 ,年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32.4万吨,消耗秸秆65万吨.四是秸秆食用菌基料转化利用.目前我省食用菌生产年均消 耗秸秆148.96万吨左右,约占可利用量的4.10%,规模化企业25家.五是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主要用作造纸、板材 ,部分用于编织等,目前全省有规模化企业8家,秸秆年利用76.22万吨,占秸秆资源利用量的2.11%.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经过多年引进示范、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秸 秆肥料化以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为主、秸秆生产肥料技术为辅,形成了秸秆覆盖、粉碎、走道式、堆沤、免耕沃土等还 田技术.秸秆饲料化主要有秸秆固体饲料技术、秸秆青贮技术、秸秆氨化技术等.秸秆能源化主要有秸秆气化集中供 气、秸秆发电、秸秆发酵制沼气、秸秆压块成型及碳化、秸秆气化等技术.秸秆原料化主要有秸秆包装材料制作、秸 秆造纸、秸秆建筑装饰材料制作等技术.秸秆基料化主要为食用菌秸秆袋料技术,用于食用菌栽培. 秸秆收储运模式不断创新.秸秆收储运是制约秸秆综合利用最大瓶颈,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了许多有 效秸秆收储运模式,有效促进了秸秆的综合利用.遂宁市建立了 农事服务超市 模式,农事服务超市通过承担代耕 、代种、代购、代收、代运等农事及秸秆收集储运工作,获取农事服务费及秸秆销售利润;

德阳广汉市推广了 秸秆 收集专合社+其他专合社 模式,秸秆收集专合社与农机、植保、种粮等专合社联合,确保秸秆资源来源,同时建设 储运点和储运大棚实现避雨储藏,开展秸秆初级加工,采用打捆机在田间打捆收集秸秆,以多种运输形式将打捆秸秆 运输到收储点.成都、绵阳等地探索了 企业+收储点 模式,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乡镇建设秸秆收储点,配 备相应的打捆、运输设备,聘请专人负责秸秆收集储运工作.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扶持不断完善. 十二五 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加快实 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建立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研发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各市县政府积极探索,制定了系列奖 补政策,覆盖 收、运、储、加、用 整个产业链条,取得了积极成效.德阳广汉市重点对购Z秸秆还田农用机械、 秸秆收集打捆运输机具,建设秸秆收储点,使用秸秆成型燃料,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合作社等进行扶持和补贴. 重点区域秸秆禁烧成效明显. 十二五 期间,认真贯彻《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落实禁烧任务,采取了 以用促禁 、 疏堵结合 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创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 新局面.在成都平原地区、中心城市、机场周边和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基本杜绝了焚烧秸秆的现象.

第三节 形势与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地域经济条件、文化生活、认识水平限制,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地区发展不平衡,成都平原 城市群秸秆综合利用率高,技术设备先进发达,利用方式多元,而偏远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技术设备相对 落后,利用方式较单一. 关键技术突破不够.秸秆快速还田相关配套技术和机具不够,如缺乏秸秆还田快速腐熟技术、快速腐熟剂、丘区( 山区)小型秸秆还田粉碎机械等;

秸秆固化、碳化生产设备配套低、能耗高,缺乏高效的固化、炭化设备和技术;

秸 秆饲料转化率、消化率低,高效秸秆饲料化技术欠缺;

秸秆清洁制浆技术,先进秸秆收集处理机械设备特别是适合丘 区小农田的秸秆收集打捆机械缺乏;

秸秆乙醇产业化技术、秸秆育苗基料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还不够. 同时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研发平台尚未建立,专业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研发的科研机构、企业少,且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自主创新不够,未成立专门的研发中心,这些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