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 2012-12-16 |
十、 廿、 卅、 c(#$) 、 世 (古人寿短, %$ 年为一世, 古字 世 即 三个十相连, 见图例) 等字 都依稀可见长绳上系短绳 记数 (事) 的痕迹. 而龙的传人最初的龙 形崇拜图腾,也是以蟠曲 如龙蛇的绳索表示. 中华先民创造了图腾 示意和文字符号后,绳结 的记事记数功能消失, 遂 将绳子巧 编成各式各样装 饰用的 中国结 .代代承 传,濯古来新, 中 华绳结又 绽放为编织工艺中的奇葩. 今天的汉字词语中, 也有一些受中华绳结 感染 的, 如有计算意思的: 结算、 结账、结单、 结清、 了结;
有需记住意思的: 结记(方言用词,挂念、 惦记) ;
呈现绳结 (事物) 状况 的: 结实、 结束、 结局、 结果、 结题、 结案、 结论、 结构、 结体、 结扎、 纠结、 切结 台湾地区常用的古汉语 词汇之一, 即 承诺书、 保 证书、 证明文件 等&
、 归根 结底;
绳结状况中特别强 调绳结牵连 聚合&
的: 结发、 结合、 结婚、 结交、 结晶、 结缘、 集结、 联结. 这些 (部分) 体现绳结作用 的 词语, 如不以本义推断, 此 结 就无解了. 结绳记事的绳结孕有 汉字与汉语的基因,也是 中华文化思想最为原始的 物化体,并萌生了中国汉 字、 图画、 工艺 编织&
.从 这个意义上浪漫一点讲, 我们可以把中华文明的历 史从五千年上溯至五万 年, 乃至五十万年…… 往返两岸,我自然会 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 么两岸不可分隔,也分隔 不了?正是因为我们共同 拥有从远古的 中华绳结 孕育、 宏扩、 夯实、 升华而 出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又是中华民 族生存、 繁衍、 融合、 开拓、 进取、 发展的民族之魂. 有 着同一魂魄的海峡两岸中 华儿女 绳结 般的关系是 任何外力都拆解不开的. 两岸同胞终将在中华文化 精神的作用下,在民族之 魂的感召下,携手走向祖 国完全统一的美好明天. 徐梦嘉篆刻风景老人 翁秀美 外出旅游, 遇到一些老人, 印象 深刻. 宏村, 汪大燮故居, 有些破旧却 气韵仍在.一位七八十岁的阿婆坐 在门口小椅子上, 守着一个小卖摊, 参观一人两元. 我们给了五元, 老人 就跟进来讲解这座宅子的历史与祖 上功绩. 她指着厅堂两边门上的木雕画 说, 这边是草船借箭, 那边是八仙过 海……木雕是徽州有名的三雕之 一, 细看之下, 果然精致绝妙.侧门 外几小畦菜地,油绿绿的,长得正 好, 是阿婆自己种的, 小摊上的菜干 也是她自己做的, 聊以贴补生活. 老 人是汪家后人, 子女都在外面, 她一 人看守屋子. 我们离开时, 阿婆笑着招手. 她 已经和老宅一样苍老了,对于这座 宅子, 所有人都是过客, 唯她朝夕相 守着老宅―― ―这是她 的根. 东湖在水中, 必 由之路坐乌篷. 绍 兴东湖边, 泊着一只 只乌黑发亮的乌篷小船,篷上书有 东湖乌篷 字样和编号, 划船人皆 是老者,头戴乌毡帽,手捧铝制饭 盒, 就点咸菜吃午饭. 导游说,乌篷船的独特之处在 于用脚划船, 这门技艺学起来难, 时 间长, 没个五六年难以出师, 因此目 前在东湖划乌篷船的基本上是六七 十岁的老人. 这真是一绝. 赶紧上船 坐好,一位精瘦的老船夫赤脚踏于 桨上, 熟练地一上一下, 手上的桨掌 握方向, 船便行进了. 边划边讲解沿 途风景及典故, 前面是秦桥, 那个是 仙桃洞……老人那带绍兴口音的普 通话不是很好懂,但能听出他对东 湖像自家一样熟悉. 到了陶公洞,石壁上有郭沫若 先生当年游东湖写的四言诗: 箬篑 东湖, 凿自人工.壁立千尺, 路隘难 通. 大舟入洞, 坐井观空. 勿谓湖小, 天在其中 . 老人灵活地将船调头, 说: 你们抬头看, 一线天. 果然, 石 壁缝中见一线光亮, 周围峭壁如削. 望着脸上写满风霜的老人,我问: 大爷, 天天划船辛苦吧?像您这般 年龄该在家享清福了. 老人笑笑 答: 不辛苦, 我有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