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5天午托 | 2012-12-16 |
5 元饱 饱的.公墓旁的豆花饭
6 元一份: 豆花一 碗, 干饭稀饭咸菜任意.吃饭时常会碰见 熟人, 这么便宜的人情赶快抢着付账, 老板 总是喜欢收小钱. 山路旁宽阔处、 岔道口, 时常看见摆放 的蔬菜水果, 挑子、 背篼、 竹筐各式农家器 皿, 看摊人多是山里老人, 出售些屋前房后 栽种, 供自家食用, 不施农药化肥多余出来 的蔬菜, 量小、 新鲜. 现在最多的蔬菜是黄瓜、 丝瓜、 茄子、 豇豆, 水果是李子、 番茄, 红红绿绿紫紫, 下 山时捎带二三, 减少再去买菜的辛苦, 也让 农家老人有收获的喜悦. 两个
7 0 开外的大爷各自守着一堆蔬 菜, 都极便宜, 黄瓜
1 .
5 元/ 斤, 丝瓜
2 .
5 / 斤. 称几根黄瓜、 丝瓜, 分别是
4 .
5 元、
5 .
5 元, 老 人不会微信转账, 递给他们1
0 元钱, 让他们 相互找零. 黄瓜老人收钱, 需找给丝瓜老人
5 .
5 元.看他颤颤巍巍掏出布做的钱袋, 翻出 一把对折的零钞, 展开来数出
5 张皱巴巴
1 元, 还差
5 角, 他在口袋里翻找.另一位小 心地在旁等待, 接过
5 元看他翻找, 没有客 气地说没有就算了.看见终于找到一枚
5 角硬币, 明显松口气: 幸亏你还有.
5 毛钱对很多人根本不叫钱, 但对买菜 老人便是一根瓜一把菜, 都是辛勤付出, 轻 易没有机会换来.古人悯农: 四海无闲 田, 农夫犹饿死. 历来最苦最累便是农 民.如今太平年间, 农民温饱虽足, 但较之 城市人口, 依然辛苦贫穷, 特别是老来无退 休金保障的农村人, 一点点钱对他们也重 要. 所以上山, 带点零钱.早饭时遇见熟 人, 帮着付钱积攒一点情意;
顺路买几把小 菜, 不要讲价看称, 让老农沟壑的皱纹里多 些笑容, 积攒一点好心情.事体虽小, 也是 善意.古云: 小善渐而大德生, 自当: 勿以 善小而不为. 那是上一个世纪的事了, 但又彷佛发生在昨 天. 小时候, 在 连续三年自然灾害 的最后一个 春天, 我跟随年迈的祖母上坡, 认识了能够充饥的 荠菜.祖母将一筲箕又一筲箕的荠菜挖回来后, 洗尽燎熟, 放上醋和盐, 让一家人大口大口地吞 食, 以缓解那刻骨铭心的饥饿, 使微弱的生命之火 得以继续燃烧.从那时起, 荠菜的形象和滋味, 像 石刻一般, 铭记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中. 长大后, 在川大求学期间, 生物系举办标本展 览, 我又一次看见荠菜, 勾起了儿时记忆.当晚, 我到图书馆里, 查阅了有关荠菜的详细资料, 使自 己对荠菜的认识, 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如今, 随着岁月的流逝, 怀旧情结与日俱增. 我觉得实在有必要写一篇小文章, 宣扬荠菜的优 良品质, 感谢荠菜的活命之恩. 荠菜, 是一种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野菜.叶 片细小, 颜色淡绿, 苔不盈尺, 花如碎米.房前屋 后, 荒坡路边, 与野草为伍, 与庄稼作伴, 到处都能 看到它的身影.农村里扯猪草的女孩子们, 都嫌 其扯不上手, 而不屑一顾.在农民普遍越过温饱 线的今天, 荠菜在农民的餐桌上已经绝迹.城里 人能知荠菜滋味者, 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不加以 宣传, 荠菜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功能, 将被喧嚣而 浮躁的尘世所湮灭. 在野菜里, 荠菜是饥荒年救人性命最多的救 星.它虽其貌不扬, 但其气清香, 其味甘甜.进入 人的消化系统后, 绝无副作用, 不象厥根粉, 吃多 了心慌, 也不象红籽儿 (火棘) , 吃多了堵塞大肠, 屙不出来.荠菜的优良品质, 古人早就有深刻的 认识, 从西周到明朝, 不绝于书. 《诗经》 的 《邶风 谷风》 篇里, 就有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 , 你看, 三千年前, 古人就知道窝麻菜 苦, 荠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