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 2012-12-19 |
6 百姓故事 本版责任编辑:洪艳
电话:0571-63746131 电邮:HY@lanews.
com.cn
2016 年1月13 日 星期三 父亲爱牛,犹如珍宝. 父亲只 读过小学一年书,识 字不 多 ,但 知 识丰富渊博.与人交谈,谦虚和蔼. 父亲
8 岁时就在家牧牛了,一头牯 牛、一头母牛、一头仔牛.在地处天 目山南麓临安 南乡的一 个叫祝家 桥的小村庄里,耕牛是农业生产最 重要的工具. 因为家里养了牛,年 幼的父亲白日 里便天天 过着牧牛 生活. 打小 我就知道 父亲对 牛的爱怜.赶牛耕田,似乎很少吆喝,不抽 一鞭. 虽然左手紧握着竹鞭,却看 似只为吓唬它所用,悬而不抽. 这 头牛力气大,脾气倔,性情躁.记得 村中有个耕田能手叫柏根,问父亲 借了牛去耕田 , 可牯牛不 听他使唤, 在田地中不停地摇头摆尾,就 是不肯下田耕 作.柏根急 得直吆喝,一鞭重重打下去,牛顿 时 暴跳 起来,在田地间时快时 慢 、弯弯 曲 曲前行, 任柏 根如何 叫 唤都 不管用, 结果自己却弄得灰头土脸,无 奈只得去找父亲帮忙.父亲上前接 过了牛身上的犁,看到牛身上的三 四道血痕,心中很是 痛惜 ,轻轻地抚摸.没想,牛慢慢安静下来,听从 父亲的指挥,乖乖耕完了这块田. 父亲牧牛很有自己的一套,套 上牛闸,接上牛犁,时 而说 几句谁也听不懂的 牛话 ,这便跟牛心意 相通了. 这样农田才能耕得匀、耙 得糊,接下去便好插秧了.有一次, 我去田间给父亲送饭,父亲见我来 了,便吆喝起那 谁也听不 懂的 牛话 ,牛慢慢停下来后,父亲带着它 行入田边水沟边, 让它饮水解渴. 完毕, 又拿出一早准备好的草料, 看着牛舒心暇意地吃上了,这才走 到我跟前拿去自己的便当,还时不 时望着牛,我看着父亲,心中明白, 牛也是我们的亲人. 父亲每次耕田回家,总是把牛 赶到祝家桥的 牛锅潭 洗澡,用他 自制的大板刷替牛洗刷;
每到大年 三十傍晚,还烧一 锅粥,掺上 蔬菜给牛吃, 备上三斤黄酒给牛喝,驱 寒保暖. 父亲笑称: 过年了,也得 给牛备上 '
年夜饭'
. 冬去春来,有 句俗语:冬冷不算冷. 春冷冻死昂 ( 小牛) . 所以,父亲把牛舍四周用 稻草编成草扇,围 住牛舍 ,防 止春 寒侵入. 牛是父亲的宝贝, 他说: 没有牛, 哪来的丰收? 哪来的粮 食? 经过父亲调养的牛,也总是格 外膘肥健壮. 照父亲的说法:那就 是一分投入,一分 产出 ,放水则必 缩水,好待不会亏待. 解放后,国家一直重视发展耕 牛生产,制定畜 牧生产条 例 ,耕 牛 不准买卖与随便屠杀.屠杀耕牛一 定得办审批手续.随着生产力的提 高,耕作实现机 械化,耕牛已 然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虽然父亲已离 开我很久很久,但回忆起父亲对牛 的珍视, 我更愿意把牛视为家人, 这是一种 人 与自 然和谐共 处的淳朴…… 两昌地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早就听说,那里 可供人们品尝、游玩的特产、景点特 别多,民俗文化的节庆也特别多,就 象湍口洪岭的馒头节. 这个冬季真 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民俗文化的魅 力与氛围.
12 月11 日, 第五届临安年俗 风情旅游节暨首届湍口三联乡村索 面文化节在湍口镇三联村热闹开幕. 我们
540 班二班的傅强同学是 三联村的第一书记, 他邀请全班同 学也到现场见证和分享了活动的精 彩. 我有幸与年轻的同学一起参加 了这次活动. 那天, 大巴载着同学 们,欢歌笑语,一路西行,到达了湍 口镇三联村. 湍口 镇位于临 安西南山 区,在 千年古镇河桥镇和淳安县临岐镇之 间.这一带我并不陌生,曾多次回千 岛湖是走这条线路的,经过湍口,而 后翻过一座大山,就是淳安境内,再 开个把小时车程, 就到美丽的千岛 湖了. 前几年曾到过湍口大礼堂讲 过党课,参加过湍口镇卫生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