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 2012-12-23 |
4 毫米. 这意味着新演播室的 LED 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清 晰度. 这位设计师还介绍,目前美国新闻演播室的 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准, 央视新演播室的技术将 会成为美国未来演播室的设计方向. 此外,该演播室也将呈现一个半开放的办公 状态, 观众在观看 《新闻联播》 时, 透过玻璃墙能看 到一个容纳
75 人的新闻编辑部. 点评: 收视率超高的电视新闻栏目 《新闻联播》 的确有能力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画面和新闻. 可正 如网友所问, 演播室超好, 播出的新闻能更好吗? 的确, 好的新闻不只有技术. 栏目主持: 喜平 文化微议 博物的春天不远了 姻本报记者 王俊宁 虽然一直致力于博物学的复兴, 但北京大学 哲学系教授刘华杰也指出, 博物学在中国的复兴 有一个基本条件: 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进入小康 社会.如今, 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 人们 开始想要过慢生活,体验个体快乐生活, 因此, 在中国我们已经开始迎接博物的春天 .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 有时间也有能力去追求博物的东西. 刘华杰告 诉记者, 博物文化主要是由中产阶级来承载 的,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经济上发达的国家都 有浓重的博物氛围. 随着中国走向小康社会, 公 众的文化水平和对大自然的欣赏能力在逐步提 高, 博物在中国成为时尚, 吸引全社会的公民积 极参与, 也是可以预见的. 长期从事博物教育的 《博物》 杂志主编许秋 汉表示: 当今的人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和 精力去追求健康、 新颖的休闲娱乐生活. 尤其是 对青少年来说, 与电视、 电脑、 手机等高科技产 品相关的娱乐项目已经不再新鲜而受到盲目追 捧. 更多的人开始静下心来思考, 玩儿什么才有 意思, 才有利于真正提高生活品质. 因此,社会上对于博物知识的需求也在不 断增长, 对博物回归生活的呼声也逐渐明朗. 说 起这些变化, 刘华杰感慨道: 十多年前, 我们呼 吁恢复博物学问之时, 响应的人不多, 而现在则 完全不同, 许多人都开始认可博物的价值. 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之外,还在于一部分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在 逐步增强, 户外运动在快速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得到相当多学人的提倡. 刘华杰指出, 如今人 们对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开始有一定的反 思,相当多的人在寻找个体与大自然对话的方 式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 博物学复兴在学理上 成为非常自然的事情. 许秋汉谈到,博物导向的生活并不是要人 们都去专门研究博物学, 去为自然万物分类, 去 辨识清楚所有动物、 植物, 而是将博物知识恰当 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例如,周末要去山野扎帐篷露营,辨识地 形、 天气, 确认溪流、 植被等环境的安全性、 方便 性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期间, 如果白天看 到美丽的花草树木、 飞鸟昆虫, 晚上听到满耳虫 鸣, 还有间或夜鹰、 杜鹃、 猫头鹰的啼叫, 看到银 河和满天星斗, 就会促使你想去了解这些草木、 鸟兽鱼虫,还有那彩霞星辰……这种在自然中 的经历就成为了这次休闲生活的亮点,化作难 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这时, 博物学就会成为你 的修养、 你的乐趣. 许秋汉说道. 普通的教科书已经无法满足公众感受大 自然、 了解身边世界的需求.这样, 对于传播博 物知识的媒介需求也就更为突出. 刘华杰指 出, 因为博物是关乎娱乐水平高低的知识, 是 与吃喝玩乐紧密相关的修养,所以现代生活当 中户外活动、 生态旅游、 自然教育等与博物有关 的事物, 都使得公众开始认可博物的价值. 刘华杰的观点也在许秋汉那里得到了佐 证. 以 《博物》 杂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