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3-01-01 |
1986 年, 我被派往离县城
50 多公里的贾庄乡. 当坐上 公共汽车赶往目的地时, 我非 常激动,父亲在窗外千叮万嘱, 工作要好好干, 不要偷懒 等等, 我都一一记下. 车终于 启动了, 出了县城, 客车在公 路上慢吞吞地行驶着, 开始颠 簸起来, 我把头探出窗外, 看 到的景象却是坑坑洼洼的路 面, 身后是尘土飞扬, 行人纷 纷躲让.
50 多公里的路程, 整 整行走了3 个多小时, 我的胃 被颠簸得上下翻腾. 到了贾庄 公路站(那时候叫道班房), 发 现这个站处在一座座大山包 围之中, 站前的公路也是沙土 路, 站内只有几间低矮的瓦房 和几件办公桌椅, 破旧不堪, 条件之艰苦出乎我的想象. 但 是公路站的领导、 职工对我的 到来非常欢迎, 我的心刹那间 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暖. 记得那年夏季的一天, 站 内人员都出工了, 只剩下我一 个人值班, 突然天降暴雨. 雨 点敲打着危房, 在院内的煤炉 也被风吹倒, 我吓得畏缩在屋 内不敢出来, 大雨越下越大, 越下越急, 我已经饥肠辘辘. 这时, 一位中年男子跑进来避 雨.他见我年幼和我攀谈起来, 我心情才慢慢平稳. 雨终 于停了,然而午饭却成了问题. 也许是我的愁眉苦脸引起 了这位男子的注意, 他从包内 掏出了一包油条, 然后给我留 下了一多半. 我说啥也不要, 但这位大叔硬是给我留下了. 那时在农村人们出门时才舍 得买一点油条, 而这位大叔却 给我留下这么多. 可以说, 那 一顿油条是我一生不忘的美 食……有一张珍贵的照片, 是 我用相机拍摄并记录下来的, 这张照片记录着一段极具历 史意义的经历.
1989 年, 因为 喜好, 我用半年的工资200 多 块钱买了一部红梅相机. 有了 相机, 我爱不释手, 拍摄下一 些照片. 记得有一次, 我和我 们的工区长刘长振等一块骑 自行车到乡下公路上 视察 , 所以才有了 历史 的证明. 从 道路上看, 是最普通的也是最 常见的沙土路;
从衣着上看, 那时公路人的工作服挺 土 ;
骑的自行车是大金鹿, 为了爱 护还专门用带颜色的塑料皮 将自行车车把、 大梁等 武装 起来. 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 也展示出了那一代公路人的 风采. 片中的刘长振, 从部队 转业后到公路站干了一辈子 公路工作,
90 年代初由于劳 累过度,心脏病复发不幸去世. 大路无言自成碑, 历史会 铭记每一位为公路做出贡献 的劳动者. 公路人的热情在升华 父亲是最好的榜样 见证了 公路的发展 花园洋房,新时代养路工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本版照片由路军提供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常路公路分站位于205国道蒙阴至新泰段. 1988年,蒙阴公路站麻店子分站的养护工人骑着自行车巡路. 刚刚建 成通车的石 兖公路蒙阴 段.拍摄时间: 198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