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 2013-02-13 |
233 年),战国时代韩国人,出身于韩国君主之家.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他是 韩之诸公子 .这 诸公子 的身份,据 有的人解释,是指君主的妾所生的儿子. 韩非从小喜好刑名法术之学.所谓 刑史 ,是循名责实的意思.刑名 与法术结合所构成的学问,是讲治国要用法律,法律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度数, 有明确的是非标准,该赏则赏,当罚就罚,不避亲私.这种观点的宣传者主 要是法家,它的渊源一般被追溯到黄老. 到韩非子求学的时代,当时还注重刑名之学而又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只 有儒家的别派传人荀子.荀子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他能打破门户之见,对各 家学派的思想精华兼收并蓄,其中也包括法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因此,从 小喜爱刑名之学的韩非便慕名前往拜师,成了荀子的门徒.与他同窗的有一 位著名的人物,就是李斯.在才华上,韩非比李斯要高出一头,《史记・老 庄申韩列传》就记载: 斯自以为不如非. 当时是战国纷争时代,韩非是韩国人,又是君主的儿子,因此,学成之 后,他便返回故土,以期报效祖国.而李斯则去秦国. 韩非回国之后,他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得到实现,因为当时韩国的政治腐 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国君所用的那些 当涂之人 ,结党营私、 苟且偷安,极力排除主张革新、要求推行法治的 智术之士 (见《孤愤》 等篇).在这种政治条件下,韩非只好退出政治斗争的名利场,回到书斋, 以著书立说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韩非的文章,不仅思想性强,见识不凡,而且充满感情色彩,文辞华美. 这样的作品一经传出,很快就越出了国界.不久,秦王嬴政也读到他的《孤愤》和《五蠹》等名篇.据司马迁记述,秦王读到《孤愤》之后,赞扬不已, 大发感叹: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告诉他,这 篇文章的作者是韩非,这人现在就在韩国.秦王大喜过望,为早日见到他所 推崇的这位旷世奇才,他甚至不惜以发动一场战争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