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 2013-02-16 |
对黑河流 域、丹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开展了监测 与研究,评估了其生境变化并预测其 变化趋势;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 所在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变化方面开展 了长期研究,分析了秦岭大熊猫栖息 地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变化特征 与趋势, 评价了其健康风险, 提出了控 制对策. 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由于人类 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秦岭自然生 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研方向 与保护实践需要进一步聚焦. (1) 水资源依然有潜在风险 秦岭水资源储量约
222 亿立方 米, 约占黄河水量的 1/
3、 陕西水资源 总量的 50%,是陕西省最重要的水源 涵养区.其中,秦岭南坡水资源储量
182 亿立方米,约占陕南水资源量的 58%, 是嘉陵江、 汉江、 丹江的源头区, 每年可向北京、天津等地供水
120 亿~140 亿立方米,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岭北坡水资 源储量约
40 亿立方米, 约占关中地表 水资源总量的 51%,是渭河的主要补 给水源地,也是西安市等主要的水源 区.由于秦岭天然植被大面积减少, 秦岭水源涵养能力下降.自20 世纪
70 年代后,秦岭北坡 80%的河流成为 间歇河,其中黑河的年径流量减少了 2.44*108 吨. 流域内的土壤风化已基本完成早 期阶段的 Ca、 Na 风化,目前流域化学 成分以来自农业活动的氮磷、工农业 活动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为主.沿岸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增强,下游土壤溶 液酸性逐渐增强,使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的水资源有一定安全风险. (2) 生态系统安全处于临界点, 生 态风险较大
1989 年秦岭南坡自然生态系统安 全指数最高(0.61) ,处于基本安全状 态;
1989 年之后, 随着人口增加、 工业 化程度加快, 生态安全指数开始下降,
2000 年综合指数最低 (0.36) , 处于不 安全状态;
2001 年之后处于临界安全 的状态.秦岭北坡生态系统安全综合 指数
1990 年最大 (0.60) ,
1990 年后, 综合指数开始下降, 2001~2003 年综合 指数最低 (0.4) , 处于不安全状态;
2003 年之后, 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从林分结 果来看, 原始天然林保存较少,
10 年间 植被覆盖率由 64%下降到
2000 年的 46%, 森林资源林分质量较差;
生态系 统成分单一,如存在较大面积人工落 叶松林植被,不利于珍稀动植物生存 与繁育.尤其是秦岭大熊猫, 其数量目 前不足
350 只,而极为罕见的棕色大 熊猫, 是秦岭自然 兵马俑 . (3)人类活动依然是威胁秦岭生 态保护的主要因素 矿产资源开采等大规模人类活动 依然威胁着秦岭生态环境安全.截至
2016 年8月, 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监 测的秦岭
6 市38 县 (区) 依然有
1750 个疑似采矿点位, 其中有
557 个破坏 面积较大.由于开采与植被盖度减 少, 加剧水土流失, 秦岭水土流失面 积已占总面积的 50%左右, 年流失量 达0.84 亿吨;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 土壤有机质分布模式, 对农业持续发 展形成负面的影响. (4)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 矛盾难以调解 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对应的是 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 依赖型的产业结构,生态保护和农村 经济发展矛盾突出;
耕地资源稀缺, 对 森林资源利用依赖性强,存在盗猎和 乱砍滥伐的现象;
旅游资源的无序和 过度开发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要 威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