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 2013-02-21 |
6 在鲁十九这个集体里, 有几位是专 事儿童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 喻虹是其 中之一.
《一朵花开的时间》 集纳了喻虹近 年来创作发表的短篇作品. 其中有几 篇, 我和女儿都很喜欢. 比如与该书同 名的故事 《一朵花开的时间》 , 是诗意而 略带忧伤的. 虽是儿童文学故事集, 这 其中有些篇目, 却不仅仅是写给孩子 的, 对我这个成人来说, 读了它们仿佛 进行了一次次纯净的精神旅行, 其本身 就是很好的短篇小说. 它们是超越年龄 超越地界的真情故事, 充满爱意和美 好. 而这种美好, 不是虚飘飘的唯美, 是 一种脚踏实地的真情. 这也一扫我对中 国当下许多儿童作品的原有偏见. 儿童 文学并不是唯美虚幻的小孩的梦, 而是 孩子或者童年视角下的世事真情, 是这 个时代孩子们心灵的深度再现和艺术 观照, 并且, 它更富有意趣和古灵精怪 的想象力. 故事中的美和忧伤、 真和善良, 构 成了喻虹的写作基调. 喻虹就像一个会 讲故事又好心肠的女巫一样, 手里拿着 魔棒, 在拨开现实的困与痛中, 为孩子 们幻化仙境. 一个有着固执的成人偏见的人肯 定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写不出 真挚感人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文 学创作上,我觉得喻虹似乎有着先天 的优势.她做过多年的乡村老师,最 重要的是,她有孩子一样顽皮而纯净 的心境.她将孩子、童年放入笔端, 笔下就像是万花筒里看到的图案一 样,翻现出那样繁复而出乎意料的美 丽.她在创作这些故事时,又一次经 历长大,经历着成长中的痛与欢乐. 我猜测,喻虹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母 亲,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母亲.因为,在她的作品里,或深或浅地印着 孩子每一步的成长.书中 《配角也要 完美谢幕》 《爱总是要生长的》 等不少 作品创作素材就来源于她女儿的真实 经历.读喻虹的书,我也因此又回味 了一次伴随着孩子长大的过程.而喻 虹在这样的写作中,也似乎找到了一 个成人可能早已遗忘和丢失的意趣. 这样说来,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显然 更容易获得幸福.因为,一朵花开, 让她看到的不只是时间的流逝,而更 多是美和芬芳. 当然, 集子里的作品, 也有不足的 地方. 有些故事, 情节构思都不错, 可是, 结束得过于匆匆, 让人读着有点不 过瘾. 就如 《我和爸爸交换灵魂》 , 那只 是一个小小的片段, 其中的丰富和意 趣, 似还很可以再深挖下去. 还有一些 则像是拿故事说明一个鲜明的主题, 不 觉中有了明显的说教气. 这样的故事 里, 喻虹便不再像是拿着魔棒的女巫, 而像是一个拿着教鞭的老师, 苦口婆心 地要给孩子们讲人生道理. 道理当然要 讲, 因为这是儿童文学也是文学之责, 但是这样的说教反而破坏了故事本身 的美感. 这就有点遗憾, 为什么故事不 讲得再细密些, 而要让道德的主题一下 子就露出尾巴呢? 小孩子都不喜欢说教 的口气, 他们更喜欢大人们蹲下身子 来, 或者我们忘掉自己大人的身份, 重 回孩童时代, 和他们一起忘情地在文字 里嬉戏. 在这个充满欣喜也充满困惑的时 代, 我们都被这个时代所裹挟着, 在欲 望快车上经历着种种的丰富而繁乱、 复 杂而微妙的快意与挣扎. 孩子们也一 样, 不管是城市的孩子, 还是乡村的孩 子, 都在应承着这个剧变中的社会所给 他们带来的成长中的苦痛与快乐. 而喻 虹, 正力图用手中的笔写出现实之变中 孩子们面临的困惑与感受. 成长中的美与痛 曹海英 书海一瓢 我思我写 在父亲故去前, 除了给我留下整墙 读不懂的书, 还留下一个预言, 我将在 40岁那年死于自杀. 那些书我读不懂, 也没心思去读. 我的生活展开在春花烂漫中, 求学、 恋爱、 制造麻烦, 写诗、 跳槽、 迁居……完 全不受预言影响, 也完全感应不到我处 于的那个时代发出的声响, 我只按自身 的生理心理节奏, 混乱地走――直到他 离开, 留下整栋房子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