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 2013-02-24 |
86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 品的贸易. 由于这类边疆地带的部落, 往往处于 渔猎经济或游牧经济的生产条件下, 用渔猎产品 从中原地区换取生活必需品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中央政府通过控制分配给各部落进入马市的 入场券――敕书, ② 来控制那些因为边疆权力真 空而妄图作乱的部落. 经济的管控固然具有深远 的作用, 但是面对部落的突然叛变, 强大的军事 压制仍是最直接的手段. 在努尔哈赤崛起前的百 年间, 东北地区出现过许多称霸一方的酋长. 这 些酋长权力的膨胀和对中央的藐视态度, 导致了 中央政府对他们进行了周期性的军事绞杀. 这种 贸易绥靖、 军事平衡政策, 使东北各部落与中央 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相对和平, 这被中国学者概 括为 稳态的华夷秩序 . [4] 努尔哈赤与明王朝的矛盾起因是在一次军 事平衡的过程中,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明军 误杀 . ③ 明王朝为了安抚努尔哈赤,册封他 做建州部落的首领, 并给予官职, 掌管父祖旧部. 但努尔哈赤显然对父祖的离奇死亡和明对女真 诸部的 不公 隐恨在心.他首先利用
33 年(1583-1616)的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以及东北 大部分女真部落,其后,伴随着实力的增强,开 始挑战明在东北的权威.1616 年,努尔哈赤发 布 七大恨 ,先后攻取抚顺、清河两城. 边镇失守, 身居北京的万历皇帝也明显感受 到了危机, 于是习惯性地主持了一场捍卫 稳态 华夷秩序 的军事绞杀, ④ 这就是萨尔浒之战的 起因. 但是令万历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这种 被历代皇帝使用, 他本人也屡试不爽的手段, 这 一次却彻底失败了. 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 ,万 历皇帝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以杜松、马林、李 如柏、刘为将,调集近
10 万大军,号称
24 万, 分四路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今辽宁新宾 老城) .翌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三月一日,努尔哈 赤采取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的战略, 出动八 旗6万劲旅, 先在萨尔浒山击溃杜松一路明军主 力3万人,然后绕道北击马林军、东击刘军, 与明军配合的叶赫军及朝鲜军或逃或降. 南路李 如柏军则不战而溃.明军四路出师,三路败北, 刘及以下将领阵亡
300 余人,士兵死亡 4.5 万 余人,努尔哈赤大获全胜. 萨尔浒之战对于努尔哈赤的意义在于, 第一 次打破了华夷稳态, 实现了女真势力向辽沈地区 的扩展, 为自己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努尔哈赤及 其继任者在接下来的短短
5 年里占领了整个辽 西地区,可谓一雪父祖之仇.23 年后便占领了 北京,入主中原,彻底替代了原来的君主之国 ――明,并在康熙帝时实现了大一统. 从努尔哈赤起兵原因来看, 萨尔浒的胜利似 乎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军事欺压、为父报仇,在 中国古代具有朴素民本主义色彩的伦理观中, 官 逼民反与血亲复仇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推翻中央 政权的理由.也正是因为 七大恨 最初的正当 性所具有的强大舆论作用, 才会使八旗军队在对 明作战中取得像萨尔浒这样的伟大胜利. 但是一 切 名正言顺 都是相对的.至1621 年,努尔 哈赤收复女真故地, 父祖之仇得报, 甚至占领了 明在辽东的大本营辽阳. 此时, 无论是作为占有 既得利益的万历帝, 还是深受中国古代传统伦理 思想影响的大明民众,都不能接受这个 边臣 反抗 中央 的不义行为.虽然历史的发展没有 给这些人反抗的机会, 满洲八旗以强大的军事优 势,摧枯拉朽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