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 2013-02-27 |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丁静 在同事樊玉 红眼中,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侯斌,只要提及技术革新话语就 滔滔不绝,为了实验成功,他常常主动加班至深 夜.
在徒弟宋江波眼中,师傅生活中平易近人、工作起来却十分 严苛,他革新的SL6112组合测井 仪将测井时间缩 短了三分之一,不仅提高了测井 时效,也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劳动 强度.从事测井工作27 年,侯斌实现了从对测井 仪器一知半解到 改进研发的 华丽蜕变 , 成为令 人尊敬的仪修 大拿 . 从野外一线到仪器维修 9年时间实现华丽蜕变 从略有小成到融会贯通 掌握仪器创新真功夫 从初到仪修岗位的迷茫无措, 到两年后的驾 轻就熟, 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 侯斌明晰了仪 器改进创新的方向. 侯斌明白, 懂电路、 能维修只 是一名测井仪修工程师的根本, 而测井仪器的精 髓则深藏于电子线路内部的单片机里. 单片机中 的程序就像控制测井仪器工作的 总指挥 , 测井 施工的成败与否依赖于此.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 己, 侯斌利用业余时间, 自学了计算机绘图、 片上 系统SOC等知识, 还自己买了单片机、 大规模可 编程芯片学习机, 学习厚膜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 等知识. 对此, 妻子十分不理解, 这又不是你的 本职工作, 不是不务正业么? 但正是这 不务正业 的举动, 却让侯斌在提 高高分辨率感应测井仪组合测井能力上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 公司原先购置的测井仪, 与我们现 在施工使用的系统不能挂接 , 眼看着一套将近 50万元的仪器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侯斌感到 十分心疼. 他从仪器设计原理入手, 对测井仪器 中的单片机重新编程, 不仅打破了厂家的垄断, 也为公司节省了重新购置仪器的费用. 后来, 他又在此基础上, 研制了SL6112组合 测井仪, 实现了这两支仪器的组合测井. 经侯斌 改进过的高分辨率感应测井仪与SL6112测井仪 组合后, 仅需下井2次, 就能完成原来需要起下井 口5次才能完成的任务. 侯斌举了一个形象的例 子, 像这样的测量项目, 小队以前从早上就赶往 井场开始测井, 一直到半夜才能测完返回, 使用 了改进后的仪器, 下午便可测完返回, 不仅提高 了工作效率, 也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历经多年努力, 侯斌的梦想终于在仪器改进 创新中开花结果. 当看到组合测井仪优质高效完 成测井任务, 当听到一线员工对此赞叹有加, 侯 斌觉得多年的付出都值了. 但没人得知, 在改进 SL6112组合测井仪的半年时间里, 连侯斌的梦里 都时常出现未设计完的程序, 为了能提高成功 率, 他手绘了100多张电路图、 试验不计其数. 测井, 被人们形象的比作油气勘探开发的 眼睛 , 破译地层深处的密码、 揭开地下复杂油 气藏的神秘面纱都离不开它. 1988年, 怀着对测井工作的美好憧憬, 侯斌 成为了测井三分公司的一名测井工. 初来乍到, 除了兴奋和好奇, 令侯斌感触最多的则是测井野 外施工的艰苦, 一年四季战严寒、 斗酷暑, 天南海 北、 风餐露宿, 还熬上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那时的一件事让侯斌印象深刻. 有一年, 侯 斌所在小队接到了加拿大一公司在高青油田一 口井的测井任务, 这是一口反承包井, 外方对测 井施工要求很高, 并明确表示, 必须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 但当时的仪器不能实现组合测井, 各项 数据需要多次下井才能测量, 侯斌和小队员工将 所有环节紧密衔接, 争分夺秒干了一天, 终于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圆满完成施工, 令大家 兴奋, 但对侯斌而言, 成功的喜悦却被外方监督 不停看表的焦虑神情冲淡了, 因为那天正值西方 圣诞节, 外方监督希望尽早完成施工, 赶回基地 庆祝节日. 从那时起, 侯斌就有了研制便于野外 施工的高效测井仪器的想法, 这像是一个梦, 在 侯斌心中埋下了种子. 1991年, 由于工作出色, 侯斌成为测井三公 司小队操作员、 队长, 当操作水平越发成熟, 侯斌 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微电极、声波、感应、连斜……每个项目必须单独测量的现状, 严重制约 了测井施工的时效与质量, 而面对这一切, 自己 却无能为力. 1997年, 恰逢时机, 侯斌调到仪修班 开始从事仪器维修工作, 工作9年后他离梦想近 了一步. 刚到仪修班, 面对种类繁多的测井仪器、 复杂 的电路图、 一个个比拇指肚还小的零部件,侯斌内 心十分彷徨. 但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 他常常自觉 加班, 在仪修工房对照仪器电路图, 一遍一遍地 跑 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