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 2013-04-06 |
12 月22 日, 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 司自主研制的 虹云工程 首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十一 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 卫星系统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沙漠海洋 、 畅享联网: 手拉手 的中国卫星 星座来了 互联网已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身处沙漠绿洲 还是海市蜃楼, 抑或在万米高空自由飞翔, 人们都希望能享受到 与在家里一样的上网速度和服务体验. 当前, 世界各国都积极布局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积极投身 抢占这块潜力巨大的蓝海.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推出的 Star Link 计划、 中国的 虹云工程 鸿雁星座 等都是此类低轨道卫 星通信星座. 虹云工程首星是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 并 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能够 利用动态波束实现更加灵活的业务模式. 后续将以此卫星为基 础开展低轨天基互联网试验与应用示范. 虹云工程计划共发射
156 颗卫星, 通过组网卫星在轨运 行, 它们将在距离地面
1000 公里的轨道上 手拉手 组网运 行, 基本实现覆盖全球的宽带互联网接入. 届时, 无论你身处 何地, 都可以享受在家一样的互联网接入体验. 按照规划, 整个 虹云工程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8 年底发射首星, 第二阶段, 十三五 末发射
4 颗业务试 验星, 第三阶段, 到 十四五 中期完成天地融合系统建设, 具 备全面运营条件. 小卫星 、 低轨 、 宽带 : 虹云工程首星三 个关键词 虹云工程首星的发射成功,不仅标志着毫米波多波束相 控阵通信天线等先进技术首次实现在轨试验,也标志着我国 航天技术向商业化 、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在项目总师 看来,只有把商业卫星与大众需求结合起来,才能让航天真 正进入商业模式.而虹云工程 小卫星、低轨、宽带 的组 合设置,则再次让高大上的航天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 能. 在卫星大小方面, 小卫星便于实现批量制造, 有利于在低 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在轨道选择方面, 低轨则可 以较好地实现信号传播低延时, 便于实现终端的小型化. 研发 人员称, 根据不同用户需求, 研发了固定 、 便捷和车载三类接 收器, 便于用户选择使用. 此外, 虹云工程技术验证星载荷采用多波束相控阵天线 技术, 可以实现灵活、 高速的互联网接入. 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技术, 可以随时调整波束的位置, 实 现用户在哪 、 波束就在哪. 研究人员表示, 新技术的应用使 得虹云工程将形成一个均匀的网络, 地面网络到不了的地方, 就用虹云工程系统;
地面网络已经覆盖的地方, 虹云工程系统 可作为补充. 年产百颗: 央地合作打造批产卫星的 中 国速度 随着虹云工程技术验证星划破长空, 航天科工也同步谋 划着虹云工程未来的产业格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作为航天 领域的 国家队 正在探索与湖北省武汉市之间的 央地合 作 . 航天科工将针对个人用户和特殊用户开展车载、 船载、 机 载等多模式应用, 带动低轨天基互联网星座系统下游千亿产 值. 同时, 为实现虹云工程批量生产, 中国首个卫星规模化生 产基地也即将在武汉动工, 卫星产业园建成后, 将构建全业务 系统的新型研制模式, 打通研发、 工艺、 生产集成环节, 满足年 产卫星百颗以上的能力. 新华社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