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erise银子 2013-04-07

(b) 抓住作为具体社会现象的城市之本质;

以及 (c) 能够有助于解释城市在不同时空中可观 察到的多样性. 我们对这一理论构建工作采取的方式是 在以下观察的基础上逐步展开:所有地方的 城市都以集聚为特征,涉及把人、经济活动 和其他关系吸聚入相互咬合、高密度、节点 式的土地利用区块.我们指出,推动这一根 本趋势的主要(但绝非唯一)机制是有机劳 动分工的出现.通过这种劳动分工,社会和 经济生活(即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但也包括 文化、宗教和政府活动)被组织和重新组织 进由专业化而互补的人类活动单元组成的网 络中.这种组织形式意味着这些单元在地理 上的相互邻近或集聚很关键,因为否则互动 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将阻碍其运行效力.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们用很大的篇幅论述了 历史上所有的城市都以这一根本性的集聚 过程为基础.在人类历史的早期,覆盖距 离的成本无疑要高得多,但正如关于集聚 机制的海量文献揭示的,即使在今天,通过共处一地而邻近,对于某些类型的活动依然是必要的(Cooke he Morgan, 1998;

Fujita 和Thisse, 2002;

Krugman, 1991;

Scott, 2012;

Storper, 2013).现在,必须指出另一要点:由于构成劳动分 工的相互依赖式专业化活动(以及与之相 连的住房)不能全部集聚到单个点上,它 们必然需要自我梳理,进入一个空间上广 阔的格子状或拼接式系统,这种系统围绕 共同的重心组织,以地理分异的精细内部 模式为特征.我们称这种系统为 城市土 地关系 (参阅 Scott, 1980). 这些跨历史和跨地域的城市进程有着特 定的具体属性,这些属性反映了更广阔而又 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城市化 始终植根于这些状况之中.我们可以辨别出 影响城市土地关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发生 主要变化的五种基本变量或力量.这五种力 量是:(1) 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

(2) 主导的资源分配规则;

(3) 社会分层形 式;

(4) 文化规范和传统;

以及 (5) 政治权 威和权力关系.我们在这里无法概要描述这 些(以及其他)语境式变量在现实中能生成 的多样性,但它们导致不同时空的城市土地 关系出现了大量具体的变化.例如,帝国时 期的罗马、中国西安、古代巴比伦、马里帝 国的廷巴克图、15 世纪阿兹特兰(现今墨 西哥)的特诺奇提特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的曼彻斯特以及

21 世纪的洛杉矶、墨西哥 城和香港,虽然有着共同的根本特征,落到 斯多波和斯科特

3 具体的分析层面却是千差万别.从这些差异 化变量发挥的作用看,尽管我们对城市土地 关系做了理论上的通约,我们不同意 Dick 和Rimmer 在1998 年文章中提的观点:世 界上各个遥远地方的城市如今正在向着一个 标准模板汇聚.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也拒 绝罗伊 (Roy, 2015) 的断言:她称我们先前 的文章是试图构建一种普遍历史,其目的是 抹除 历史差异 . 我们的分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