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 2013-04-15 |
2 2
2 2 不断完善的保存策略 不断完善的保存策略 不断完善的保存策略 不断完善的保存策略 2.1 保存策略与阶段目标
20 世纪
90 年代初,经原林业部主管部门与中国林科院负责,组成林木种质保存专家 组,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研制完成的中国林木遗传(种质)资源保存策略:立足可持 续发展;
国家与地方分工负责,区域分层,树种分类;
短期抢救与系统保存结合,保存、评价与利 用结合;
统筹实施,信息管理;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林木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顾万春, 1995;
1998;
1999) .保存种质材料以树种为单元,树种内群体遗传变异为重点,建立全国林木遗 传资源保存中心(库)体系.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兼顾科学性与可行性,建立起我国森林遗 传资源保存体系,满足当前和长远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需要.分阶段落实保存计划并实现保存目 标(顾万春,1998) . (1) 近期计划(1991~2000 年)开展林木种质保存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系统保存重要树种 育种材料和优良种质资源,在全国
5 个典型气候带,按照森林植物区系建成
10 个保存中心 (库),建立林木遗传资源保存评价和利用技术及信息库技术体系. (2) 中期计划(2001~2020 年)深化种质保存的理论与技术,实施重要、特有树种核心种 质保存.按照国家、省(区、市)2 级保存的分工,建成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原地保存、异地保存、设 备保存
3 种形式相辅相成的保存体系.国家和地方遗传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3) 长期计划(2021~2050 年)实现中国森林遗传资源的科学、系统保存,森林遗传资源 优化配置,实现森林遗传资源策略总目标,保存实体及其科学技术得到丰富和发展.确保遗传 资源永续利用与共享. 2.2 保存方式与地植物区系的优化保存配置 根据对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物种的生物学、繁殖机制、林学特性、遗传背景等现 状与认知程度,包括树种内群体(P),群体内家系(F)及个体(G),以及特定树种的群体有效大 小(Ne)(Gu,2002) ,确定适宜的保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