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 2013-06-04 |
既陶冶了情操, 又愉 悦了身心.这些年来, 我收藏 了皮影、 邮票、 连环画、 年画、 瓷器、 明清家具、 古籍、 老唱片 等等.每收藏一种门类, 就要 钻研一个门类的相关知识. 钻 来 钻 去, 我便成了一个 杂家, 知识量剧增, 不能说是 万事通 , 也成了某一收藏领 域的 老博士 .在我的倡议 下, 我们
30 多位老年藏友加 入了本地 民间收藏协会 , 经 过几年的运行, 现在协会会员 已经发展到
110 多名, 且老中 青皆有.藏友们不分年龄, 不 论性别, 不讲 官级 , 不谈 藏龄 , 经常外出采风、 聚会、 交流, 还坚持每季度开一次 藏品交流大会 .这一系列活动, 开阔了藏友们的视野, 增 进了藏友间的友谊, 也放大了 藏友们的人生价值.同时, 老 年藏友们在收藏过程中, 沉醉 于各种藏品间, 两耳不闻世间 浊事, 胸中常存清纯之气, 达 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身心随 之得到了康健. 囊中不羞涩.从理论上讲, 收藏也是一种理财方式. 老年人通过收藏, 使藏品在一 定时间内实现自身价值的提 升, 收藏者从中获得应得的利 益.几年来, 我一直秉承 以藏 养藏 的收藏理念和原则, 不断 将藏品 变现 , 以藏品的升值 来保障自己的收藏活动.老年 藏友队伍中, 很多有过 捡漏 经历.像今年
72 岁的张老师, 曾经淘到一个晚清瓷碗, 价格 仅为
260 元, 后来, 这个晚清瓷 碗在古玩市场上, 被天津一买 家以 4.2 万元的价格收藏, 张老 师结结实实地赚了一笔!我也 曾经有过几次 捡漏 的经历, 藏品不仅实现了保值增值, 而 且增值的幅度居然达到了6―8 倍!那份惊喜真是难以用文字 来形容, 以至于老伴当着家人 的面说: 咱家这几年日子越过 越好, 这完全归功于我家老婆 子的收藏! 晚年收获 藏 之乐 刘会琴 现今收藏市场上, 有一 股不为人注意的 冷风潮 , 就是收藏一些冷门的东西, 比如铜墨盒.我收藏研究 铜墨盒二十多年, 常碰到一 些藏友, 拿着铜墨盒来向我 咨询. 铜墨盒是从清代开始盛 行的, 刻铜墨盒约始于清代道 光咸丰年间, 到同治时已普及 全国.刻铜来源于錾花, 只是 刻铜形成了独立的艺术, 基本 上看不出 錾 的痕迹, 可以 说是 虽刻如写 . 清代同治、 光绪时期刻 铜大家有陈寅生、 韩子固、 丁溶等人, 民国时期的代表 人物是以张樾丞为首的张 氏同古堂中的一班人. 由于现代毛笔在生活 中退居不重要的位置, 刻铜 墨盒艺术已近消亡.也正 因为如此, 刻铜墨盒才更具 有收藏价值. 墨盒与许多名人都有联 系, 从清代乾隆年间状元阮 元开始到同治状元陆润痒, 还有众多文人墨客, 达官贵 人参与, 像袁寒云、 陈师曾、 姚华、 张大千、 齐白石、 陈半 丁等等. 我收藏铜墨盒注意两 点: 一要真, 二要精.这真, 就是防止赝品, 首先是防他 人冒用名家刻工的暑名或字 号;
其次是非刻铜品仿冒刻 铜品.现在市场发现的赝品 有以下几种: 一是冲压, 冲压 品字口微凸, 笔划僵死无生 气, 不能做出如丝细划.二 是铸造, 亦不能做出细划, 盒 里边粗糙.三是腐蚀, 貌形 似, 可制很小笔划, 但每笔每 划千篇一律, 一样深浅, 无刀 刻力度与美感.四是电针 刻, 可刻很小很细的字划, 但 粗细一样, 纤弱无力, 不能深 刻, 不能刻粗笔划. 以上各种均非真的刻 铜作品, 购者要小心为好. 这铜墨盒是冷门, 不精则没 有欣赏价值, 也没有流传价 值, 不能流传就没有保值升 值的可能, 所以不管从文化 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看, 藏 品都须精.没有质量的数 量是收藏之大忌. 收藏铜墨盒可以到各 文物店和旧货市场寻购, 但 精品日稀, 名家之作更是可 遇不可求. 收藏铜墨盒益处大 李兰弟 民国时期的铜墨盒 图据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