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2013-06-19

2 侧峰结构;

2. 本次观测所得结果中,

2 侧峰明显成分明显弱于主峰成分, 与EPN 结果相同;

3. 本次观测所得结果中, 左边侧峰成分弱于右边侧峰成分, 与EPN 相同. 综合以上比较结果可以确定,本次观测成功得到了脉冲星 J0332+5434 的平均轮廓.图4与图

5 中主峰出现位置不同, 这与周期折叠中起始数据的选择有关, 对结果无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2010 年4月23 日,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

25 m 射电望远镜在 L 波段对脉冲星 J0332+5434 进行了观测.经过非相干消色散和周期折叠获得平均轮廓,通过与 EPN 发布的 该脉冲星平均轮廓的对比, 确定符合该脉冲星特征, 观测成功.

134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11 年134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11 年134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11 年图4初步处理结果的平均轮廓 图5根据 EPN 发布数据绘制出的 J0332+5434 平均轮廓 此次成功的观测,是该望远镜首次成功进行脉冲星单天线观测,证明其具备开展脉冲星 单天线观测的条件,壮大了中国的脉冲星观测力量,同时为上海天文台建设中的

65 m 天线 的射电天文观测,提供了前瞻性参考.此次观测对脉冲星非相干消色散和折叠算法进行了验 证, 为今后自主研发脉冲星终端提供了技术储备. 本次观测使用 VLBI 终端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由普通计算机完成,数据传输处理效 率较低.在建立高效的数据传输处理系统后,可开展脉冲星平均轮廓方面的常规观测.若要 进行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观测,需在建立数据传输处理系统基础上,对整个观测系统的时延 稳定性和精度进行测试,以确定其是否满足需求.此外,本次观测的脉冲星 J0332+5434 是 北天区最强的脉冲星源之一, 还需对弱源进行观测, 以确定观测系统的灵敏度. 致谢:感谢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对本次观测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晋, 吴鑫基, Manchester R N 等. 天体物理学报, 1999, 19(4):

447 [2] Wang N, Zhang J, Wu X J. High Energy Process and Phenomena in Astrophysics, IAU Symposium, 2003, 214:

159 [3] Zou W Z, Wang N, Manchester R N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6,

6 (Suppl.2) :

181 [4] Hao L F, Wang M, Ali E.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ICSPS),

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10, V1:

70 [5] Lorimer E R, Kramer M. In: Handbook of Pulsar Astronom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10 [6] http://www.atnf.csiro.au/research/pulsar/psrcat/ [7] Manchester R N, Hobbs G B, Teoh A et al. AJ, 2005, 129,

1993 [8] Hotan A W, Straten W van, Manchester R N.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Australia, 2004, 21(3):

302 [9] http://www.mpifr-bonn.mpg.de/div/pulsar/data/epnfmt.html [10] Gould D M , Lyne A G. MNRAS, 1998, 301:

235 总第

32 期 罗近涛 等:上海天文台

25 m 射电望远镜首次单天线脉冲星观测

135 总第

32 期 罗近涛 等:上海天文台

25 m 射电望远镜首次单天线脉冲星观测

135 总第

32 期 罗近涛 等:上海天文台

25 m 射电望远镜首次单天线脉冲星观测

135 The First Single-dish Pulsar Observation at the

25 m Radio Telescope of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LUO Jin-tao1,2 , LI Bin1 , CHEN Lan1,2 , HAO Long-fei3 , ZHANG Xiu-zhong1 (1.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0;

2.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jing 100049;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