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2013-06-19
公众意见影响法官决策的 理论和实验分析陈林林内容提要:真实世界的法官决策受三种动机激励并追求多个目标,这些相互协作与 对抗的因素构成了一张激励与抑制并存的联结主义认知网络.

在其中,公众意见既 可以作为情境性因素直接参与决策,也可能藉由法官态度等个体性因素间接地影响 决策.实验表明,当被试法官在不受干扰的实验环境中裁判影响性案件时,公众意 见对案件结论几乎不产生影响,对相关决策理由的激励或抑制效果也不明显,但能 显著影响法官对利益衡量性质理由的评判.与个体性因素相关的测试还表明,因公 众意见而调整决策的少数法官倾向于考虑更多因素,这体现了政治型法官的思维模 式,他们在认知风格上更接近于 狐狸型 .其他法官动机和目标更明确、简约, 动机和目标体系的融贯性更稳定,也更能抵御公众意见的影响,这体现了技术型法 官的思维模式,他们在认知风格上更接近于 刺猬型 . 关键词:公众意见 法官决策 判决说理 影响性案件 法官思维模式

一、引言司法判决如何安置与个案相关的公众意见或舆情,是中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热点和难 点问题.近年来若干顺从舆情的判决,极大地加剧了司法公信力的危机,也激发了舆情干 预司法的热情. 〔

1 〕 对此问题的讨论存在多种进路和方法,但从法学的 内部视角 观之, 核心问题乃是法官如何在法律推理或判决说理的框架中,将相关公众意见 归置 或 转化 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个案判决依据.这种 归置 或 转化 ,旨在依托法律体系 来处理个案所呈现的规范与事实、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张力,以寻求法律体系在自 ・

8 1 ・ 〔

1 〕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 本文系

2 0

1 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得到了司法部项目 民意对裁判影响的认知科学研究 ( 编号:1

4 S F B

2 0

0 7 ) 的资助.本文的实验和数据分析由浙江理工大学法学院张晓笑博士协助完成,实验题材受吉林 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朱振副教授的启发,特此致谢. 参见周安平:《 涉诉舆论的面相与本相:十大经典案例分析》 ,《 中国法学》2

0 1 3年第 1期. 治和开放之间的平衡. 〔

2 〕 这一过程体现了司法或法律这个行业的专业技能与思维特征,即 教义学思维 ,但并未揭示公众意见实际会如何影响法官的个案决策. 教义学思维下的裁判理论关注或致力于讨论法官 应如何 公开证明个案判决的正当 性,而不涉及法官 是如何 得出判决的. 〔

3 〕 关于 是如何 的司法决策研究,一直处于 国内法学研究的边缘或荒漠地带.从实际的决策过程来看,法官也是常人,思维过程不可避免 地会受到公众意见等各色各样的背景性个案因素的影响. 〔

4 〕 遵循法教义学进路的法官决策分 析,尽管凸显了其间最重要的因素,但显然不可能穷尽全部.从 是如何 角度展开的经 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揭示法官决策的实际过程和内在机理,以避免 判决依据和理 由上的含糊不清和无意识 , 〔

5 〕 并推动 法官进行自我审查以预防偏见 , 〔

6 〕还能够为相关 制度的改进带来一些经验性论据或启示.本文尝试从法官决策的思维机制、理由类别和认 知风格入手,为公众意见如何影响个案决策提供一个描述性及验证性的分析框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