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2013-07-06
C

1 C ( 於香港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号:00267) CITIC Limited 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致股东的信 各位股东, 二零一八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征程,二零一九年我们又迎来中信股份的 大股东中信集团的四十岁生日.

溯源寻宗,公司今天的绝大部分资产都来自於中信 集团,我们的历史一脉相承.抚今追昔,中信在不断的沉淀和积累中成长并自新. 在这封信里,我希望我们的目光不仅聚焦於本期业绩,同时也一起来回顾中信所走 过的历史和我们面向的未来. 首先,我向大家报告一下中信股份二零一八年的业绩.去年公司归属於普通股股东 的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港币502亿元,较二零一七年上升14%.金融板块利润同 比增长6%至港币417亿元.非金融板块利润同比增长43%至港币176亿元,其中资 源能源业扭亏为盈,制造业涨幅突出.公司各业务的表现在年报中会有详细解析. 三年前,我们提出要逐渐形成金融与实业均衡发展的局面.二零一八年,公司非 金融板块的利润贡献已达到30%,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截至二零 一八年末,中信股份的现金及备用信贷总额达港币316亿元,可用於未来的营运和 投资.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26元,各位股东可获得的二零一八年全年股息 为每股港币0.41元,较二零一七年多派14%. 中信发展的根基 今天的世界与四十年前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 球商业互联互通的深化程度前所未有,数字技术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这四十 年来中信不断超越自我.回顾历史,我们的故事从哪里开始?是什麽塑造了今天的 中信? C

2 C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像所有的企业一样,中信也是从零起步的.一九七九年,荣 毅仁先生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和支持下创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也就是今天 的中信集团.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中信通过引进海外资金和经验为中国的现 代化发展服务.当时的中信既无市场化运作的经验,也无雄厚的资金支持,但却有 着对历史机遇的洞察,以及只可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就这样,中信团在北京和 平宾馆的几间客房里开始了创业.可见,从建立之初,中信就把「创新」和「敢想 敢为」深深地刻在了基因里. 中信在它四十年的历史上书写了很多个「第一」.比如,一九八二年,中信在日本 发行债券,成为第一家在海外发行债券的中国企业;

一九九三年,又成为第一家在 美国发行扬基债券的中国公司.中信也是中国内地首家发展商业地产业务的企业. 被大家亲切称为「巧克力大厦」的国际大厦就是由中信在一九八五年投资建设的, 是北京首个现代化办公楼.另外,中信也是首家完成境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 一九八六年我们收购了澳大利亚的波特兰铝厂10%的股权,开了与美国铝业的长 期合作. 中信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中一直扮演了先锋的角色,成为了 国内外企业在中国首选的合作夥伴.一九八七年,中信入股由太古集团控股的香港 国泰航空,并在之后的多年里与太古在香港共同开发了多个物业项目.二零一七 年,我们与麦当劳和凯雷合作,收购并共同发展麦当劳在内地和港澳的业务,加速 了新店网络的扩张及业务运营的升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凭藉严谨的投资、全球化的视野和合作共赢的理念,中信从 一家注册资本为两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发展成为今天总资产近七万亿元人民币的大 型综合企业. 中信的过去对於包括我在内的中信人而言,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一段鲜活的记 忆.三十六年前,我甫离校园,加入中信,当时公司只有两百多名员工.之后的几 十年中,中信的事业一天天枝繁叶茂.今天,中信的业务遍及金融、制造、资源能 源和消费品等行业,在全球拥有超过二十万名员工. 中信之道 十年前我接任了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的董事长一职,带领泰富走出了外汇交易危 机.二零一四年,我们大胆重组,通过收购中信集团的大部分资产,成为今天的中 信股份.这一创新之举将中信一举推上上市平台. 在一个上市框架下整合并管理如此庞大多元的资产并非易事.凭藉着不懈的努力和 坚定的信念,中信股份已成长为一个现代大型综合企业.一路走来,我们的发展离 C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