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3-07-14

55 >

1.5m

63 次干路 ≤1.5m 无硬性要求(2) >

1.5m

50 生活性主干路 ≤1.5m

50 >

1.5m

58 交通性主干路 ≤1.5m

55 >

1.5m

65 高快速路 ――

70 *说明:1 绿化带宽度指除中央分隔带外单条绿化带的平均宽度.

2 对于无绿化带的道路,车行道应采用环保雨水雨水口按 3.0.2 条控制初 期雨水径流污染,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应采用透水铺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不作硬性要求. ? 4? ? 4.海绵型道路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海绵型道路系统应采用如图 4-1 所示形式,初期雨水径流应采用雨水花园、环保雨 水口、生态树池等雨水净化设施处理后入渗、滞留或排放. 图4-1 道路海绵系统流程 4.1.2 道路断面包括车行道、辅道、人行道、自行车道、中央分隔带、侧分带、绿化带等, 断面如图 4-2. 图4-2 道路标准断面图 4.1.3 道路透水铺装面层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人行道面层宜采用透水砖;

2 自行车道面层宜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或透水沥青;

3 非重载车行道可采用面层透水的透水混凝土或透水沥青, 重载车行道应采用不透水铺 装;

4 对铺装有特殊要求的区域按要求选取铺装类型. 4.1.4 道路海绵城市设施的雨水排空时间设计应由公众的接受度、植物特性和土壤渗透率 决定,如无法确定时,宜采用 24~36h. 4.1.5 宽度小于 1.5m 的绿化带不宜采用下沉式做法. ? 5? ? 4.1.6 道路中央分隔带应采取适当措施使雨水不溢流到路面. 4.1.7 道路范围内大面积绿地可建设蓄水池、渗透塘等设施. 4.1.8 道路纵坡大于 1.5%时,不宜采用道牙开口等雨水侧排方式,应采用平篦收水. 4.1.9 人行道或自行车道纵坡大于 2.0%时,其透水垫层宜设置隔断层,隔断层顶面应低于 垫层顶面 20~30mm,见图 4-3. 图4-3 隔断层设置 隔断层可采用以下材料: ? 大于 16mm 的HDPE 或PVC 防渗膜 ? 15cmC20 混凝土 最大隔断长度应采用下式计算: p p p S D L ? ?

5 .

1 max ? 式中: max p L -透水路面最大隔断距离,m;

p D -透水垫层厚度,m;

p S -透水路面坡度. 4.1.10 下列条件时,污染负荷较重的道路应在透水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化带下部设置砂 滤层:

1 道路底层土壤渗透率大于 5*10-5 m/s;

2 地下水位距离透水垫层底部小于 1.0m. ? 6? ? 4.1.11 当道路开发先于地块开发时,可采用下列措施确保道路与地块海绵系统的衔接:

1 地块雨水接入口处宜预留部分绿地作为场地开发雨水的末端控制;

2 雨水接入井宜预留安装雨水净化设施的接口,如旋流除油沉砂井,见图 4-4. 图4-4 旋流除油沉砂井 4.2 设计资料 4.2.1 海绵道路设计应收集以下资料:

1 道路相关信息;

2 降雨;

3 土壤及地下水;

4 道路的卫生状况. 4.2.2 降雨资料宜包括所在区域暴雨强度公式、水安全目标所要求的重现期下的降雨量、 雨型. 4.2.3 土壤及地下水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确定建设区域内土壤及地下水资料时,应以雨季地质勘察资料为主,旱季地质勘察资 料为辅;

2 土壤渗透系数可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1)地勘测得的土壤渗透系数;

(2)进行现场原位实测;

(3)采用通用的土壤渗透系数,见表 4-1. ? 7? ? 表4-1 各种土壤层的渗透系数 土壤层 土壤渗透系数(m/s) 砂土 >

5.8*10-5 壤质砂土 1.7*10-5 ~5.8*10-5 砂质壤土 7.2*10-6 ~1.7*10-5 壤土 3.7*10-6 ~7.2*10-6 粉质壤土 1.9*10-6 ~3.7*10-6 砂质黏壤土 1.2*10-6 ~1.9*10-6 粘壤土 6.4*10-7 ~1.2*10-6 粉质粘壤土 4.2*10-7 ~6.4*10-7 砂质粘土 3.5*10-7 ~4.2*10-7 粉质粘土 1.4*10-7 ~3.5*10-7 粘土 3.0*10-8 ~1.4*10-7 *说明: 上表列出了各种土壤层的渗透系数, 其资料来源于深圳市 《低 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SZDB/Z 145-2015) . 4.2.4 设计者可采用 ArcGIS 或其他软件绘制土壤及地下水分布图,以选取适宜的海绵城 市设施,见图 4-5. 图4-5 建设场地地下水埋深分布图 4.3 海绵型道路系统 4.3.1 海绵型道路系统设计应依据表 4-2 道路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进行. ? 8? ? 表4-2 道路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规划指引 设计要点指引 机动车 路面 非机动车道路面 (人行道、自行 车道) 道路附属绿地 路缘石 排水系统 改造要点 道路雨水应以控制面源污染为主.视道路类 型不同,可适当 设置入渗及调蓄设施. 适宜路段可 采用面层透 水沥青混凝 土或透水型 混凝土路面. 应采用透水性路 面.人行道一般 采用透水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