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3-11-30 |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法、道 三家是主干.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关系,起码要对这三家代 表人物的管理思想作一番探索.同样由于这个缘故,现在摆在您面前的这本 书,和前两年所出版的《孔子与现代管理》、《韩非子与现代管理》,可以 说是儒、法、道三家代表人物与现代管理关系探索的三部曲. 老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伟大的哲学家.为什么这本书要把他与现代管 理凑到一起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子的哲学,非纯哲学,它是为解决当 时的社会矛盾服务的,是为治国治民服务的.因此,它有强烈的针对性、实 用性,有根浓的管理气息;
二是哲学思想指导一切领域,当然也就包括管理 领域.在管理活动中,管理思想是支配人们管理行为的灵魂,是决定管理成 败的关键,而管理思想,即管理哲学.由此,管理与哲学之间就自然地结下 了不解之缘.实践证明,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必须是一 个优秀的哲学家,是一个善于将哲学原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人才. 这样看来,探索老子与现代管理的关系,就不是生拉硬凑,而是自然而然的 了. 老子的恢宏哲理,存在于《老子》之中.而《老子》,一部在
2500 年中, 在中外发生强烈、广泛影响的哲学名著,总共才
5000 余字.这既可见其文字 功夫,也确令人生畏――难读.自先秦以后,国内有关《老子》的注疏多达 数百种,众说纷坛,见仁见智,争议颇多.从字义、词义到版本真伪,从入 世到出世,从积极到消极,从治国到修炼,从哲学到宗教,各种解释,各种 理解,无所不有.面对这一切,作为一个想入门的 门外汉 ,的确难题重 重.对此,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全力去理解《老子》的真谛,并以 此作为写作的依据. 读《老子》难,用老子的哲学思想去联系现代管理的实际,探索它们之 间的关系,更难.我不得不自立更生、奋发图强,去进行独立的探索.当然, 这样做的结果,作品必然不够完善,瑕庇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诸君批评指正. 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道 ,而老子管理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 ,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它是 道 在管理领域中的体现,是搞好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由于这个缘 故,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与古今中外任何一家、一派的管理思想不同.我 以为, 自然无为 抓住了管理成败最本质、最普遍的问题. 本书的写作,就是以老子的 自然无为 为主线,再结合老子的辩证哲 理,引伸出 反者道之动 、 柔弱胜刚强 、 处下谦退 、 静观玄览 等一系列老子所特有的管理哲学思想,构成一个以 自然无为 为核心的管 理哲学思想体系.有了这个体系的框架,再用它来和现代管理一一对照,探 索它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地位.这样的分析,这样的思路,是否对头,是 否吻合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的原貌,对它与现代管理的关系的分析是否得 体,尚待读者评说、实践检验. 《老子》的版本也很不少.为了稳妥起见,在本书中所有老子的论述, 均以晋代王弼注的《老子注》为准.只是在极个别的地方,参照《马王堆汉 墓帛书老子》作了必要的调整. 这本书在写作时,保存了前两本的共同特点:所有老子的论述,全部进 行了翻译,以利于更多的读者容易接受.但由于老子的文字比孔子、韩非子 更简练,更难懂.因此,在不少地方,对字义、词义也作了必要解释,以利 于多数读者方便阅读. 本书章节标题,相当一部分用的是老子的语言.其目的,并非作者想复 古,或爱古,而是难以用简洁、准确的言词来表达老子有关的真谛.为了准 确反映老子的思想,也为了使其多一点老子的特色,不得不用了现在这种标 题的方法.这样就带来一个副作用,不熟悉《老子》的读者,在浏览目录时, 很难一下把握各个章节将阐述的内容.对此,只能表示歉意,务请耐心去看 正文,看完正文,标题含义也就一清二楚了. 本书的写作、出版,多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大力协助.没有他们,此书 是不可能与大家如此快的见面的.同时,也要感谢广大读者,多谢您们关注 我的拙作,我殷切地期望能听到诸位的批评. 作者1995 年8月老子与现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