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芳甲窍交 2013-12-05
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 说明书

1 第1章现状基本情况及上轮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1、现状基本情况 (1)地理环境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跨北纬 30°45′12″~ 31°07′56″,东经 117°42′00″~ 118°10′6″之间,南接池州市和青阳 县,东与南陵县毗邻,北与繁昌县交界,西与无为、 枞阳两县隔江相望.

市区 距上海

450 公里,杭州

370 公里,武汉

395 公里,南京

180 公里;

距省会合肥

168 公里,距上游安庆市

101 公里,下游芜湖市

84 公里;

距九华山风景区

80 公里,黄山风景区

170 公里. 铜陵市辖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三区和铜陵县,代管省普济圩农场. 国土总面积 1113km2 , 其中市区面积 280km

2 .

2002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70.32 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 38.37 万人. (2)城市发展简况 铜陵地区历史上最早见于夏商西周,属古扬州.东汉时期,官府在此设立 炼铜场,设铜官镇于现铜陵县城关,后来历代均有采、冶铜的记载.三国时期 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 此地,侨置定陵县,今铜陵市区域大体由此时确定下来,县治设在今顺安镇. 隋统一后,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定城郡.唐僖宗文德元年,铜陵从南陵县分 出,在原定陵县的基础上设置义安县,县治仍在顺安镇.南唐保大九年,改义 安县为铜陵县,县治迁至铜官镇(时称江浒) , 铜陵 二字始见于史.元朝属 江浙行省池洲路,明朝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清朝属安徽省池州府. 民国六年铜陵直属安徽省.

1914 年6月至

1928 年8月属安徽省芜湖道.

1932 年10 月后属第二专区.1938 年8月6日改属第八专署.1949 年4月21 日,铜 陵解放,同年

5 月13 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1952 年2月4日,皖南、 皖北行署合并后,铜陵县隶属安庆专区.1956 年10 月12 日,经国务院批准, 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1958 年9月5日,铜陵县建制撤销,市县合并改名 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 说明书

2 铜陵市,省直辖.1959 年4月3日,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1965 年7月14 日改属池州专区,铜陵市建制保留,仍属省直辖.1964 年7月29 日,铜陵 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省直辖.1971 年12 月11 日,经国务院批准, 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省直辖.1974 年3月1日铜陵县改属铜陵市,延续至今. 解放前,英、日曾相继在铜陵掠夺矿产资源.1905 年英商设立华伦公司, 在铜官山修了

1 条碎石公路.抗战时期,日本侵占铜陵后,在铜官山老庙基山 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从矿区到江边修了

1 条通往扫把沟约

8 公里长的 小铁路,在东村和扫把沟一带建设了一些生产和生活设施.抗战胜利后,国民 党接管矿山,生产一直未恢复.到解放前夕,这里只剩下几口倒塌的矿井和一 些破锈的机器,连同失修的房屋在内,折合人民币价值不过百万元.解放后,

1950 年人民政府开始矿山重建工作.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国家投资 730.3 万元, 重点用于矿山生产的恢复,并建设了一些与矿山生产密切相关的住宅和道路、 供排水等基础设施.1958 年底,建成大轮码头、汽车站等设施.从第三个五年 计划开始,城市建设步伐有所加快.1971 年3月,芜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到1985 年,以长江路、义安路、石城路、淮河路、铜芜路为主要干线的市区道路 网基本形成,并建设和改造了城市供水、煤气、污水排放、环境治理、园林绿 化等一批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和大量居民住宅.1993 年至今,通过实施 以 房以地带路 等政策,抓住国家 加大投入、启动内需 的政策机遇,以城市 道路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 (3)自然条件 铜陵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界地带,长江右岸,地形复杂 多变,沙洲、漫滩、阶地、冲沟、丘陵、低山等兼而有之,地势自西北向东南 方向逐渐升高.西部及北部为沿江冲积平原,沿长江带状分布,宽窄不一,宽 处可达数千米,窄处仅几十米,地势平坦,标高一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