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14-01-06

一、建设制造业创新平台.29

(一)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29

(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29

(三)广泛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30

(四)大力加强创新孵化体系建设.30

二、强化骨干企业研究院自主创新能力.31

(一)实施关键共性技术集中攻关行动.31

(二)实施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31

(三)实施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力军建设行动.32

三、全面实施 互联网+制造业

32

(一)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32

(二)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34

(三)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与安全管理.35

四、增强制造业基础能力.35

(一)提升工业基础能力.35

(二)加强质量品牌和制造业标准建设.36

五、推动发展新型制造模式.37

(一)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37

(二)推动发展绿色制造.38

(三)推动发展柔性制造.39

(四)推动发展虚拟制造.40

(五)推动发展全球化制造.40

六、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41

(一)促进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41

(二)促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42

(三)促进商贸流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43

七、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44

(一)实施重点企业倍增计划.44

(二)开展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行动.45

(三)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45

(四)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45

八、完善制造业人才培养平台.46

(一)紧抓人才招聘与培养工作.46

(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46

(三)人才政策对标发达地区.47

(四)利用地缘优势引才引智.48

第六章 先试先行的政策支撑体系.49

一、争取相关支持政策.49

(一)争取土地政策支持.49

(二)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改革.49

(三)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推广.49

(四)加强标准的创新与验证.50

二、探索实施示范区、自贸区、自创区 三区联动、政策叠加 机制.50

(一)加快推进 三区联动

50

(二)优化政务环境.50

(三)改善投资贸易环境.51

(四)创新金融政策.51

三、创新要素保障和制造业降成本机制.51

(一)创新制造业用地供给机制.51

(二)创新人才供给机制.52

(三)创新金融支持制造业机制.53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53

(五)实施更大力度的降成本措施.54

(六)深化放管服改革.54

四、改革产业政策实施机制.55

(一)构建制造业大数据平台.55

(二)建立制造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55

五、率先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改革创新.55

(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56

(二)强化标准服务.56

(三)推进标准落实.56

第七章 组织领导与工作推进.57

一、建立专职工作机构.57

二、 强化市直部门工作协同.57

(一)任务分工.57

(二)方案实施.58

三、健全评估考核机制.58

(一)建立考核评价体系.58

(二)落实评估考核工作.59

(三)加强信息通报.59

1

第一章 基础与条件

一、惠州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概况

2017 年,惠州市生产总值(GDP)达3830.58 亿元,增长7.6%;

惠州人均 GDP 为80205 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

11879 美元, 增长 7.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091 元, 增长 10.8%;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4.5:54.8:40.7;

全年外 贸进出口总额 3415.99 亿元,增长 12.2%;

全市地方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 389.07 亿元,增长 10.0%;

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稳居广东省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