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4-02-06

90 年代 初,北京有十一二家同类的节能企 业,如今只剩下两三家;

1999 年左右成立的同类企业约有三四十家, 现存不过五六家.做节能环保企业 是很艰苦很困难的, 能够坚持

10 年 的企业,都是非常有责任感、想做 一番福泽社会与后代的事业的人. 国电康能在节能领域坚持了

18 个 年头,李志宏用共计 1.3亿元研发 投入, 换来了

108 个专利 (其中 60% 以上是发明专利 ) 、

27 项国家或行 业标准 (17 项已由国家颁布实施) . 当他将这些 辉煌战绩 一一展现 在记者眼前的时候,你无法相信, 他几乎倾家荡产换来这么多创新成 果,公司却没有因此成为卖标准的 一流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反而艰难 维持,员工从几百人裁到几十人. 坚持至今是因为他坚信,经济发展 必须重视节能减排,发展节能环保 产业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他用对未 来的信心和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支 撑着企业. 但是,一个依赖于技术创新的 产业,发展不能靠责任感.创新发 展难,企业只能在自己有限的能力 范围内实现最大的自我保护. 我们技术已经更新了好几代, 现在在推广一些新技术产品的时 候,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延后 新技术产品上市的时间等.如何使 优秀的创新技术产品能够顺利及时 落地,还需要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政 策出台支持 庞晓风说. 政策支持: 与企业发展实际有错位 北京威英智通有限公司认为, 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对于节能环保 产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 的.从长远来看,国家政策和宣传 导向的支持,必定会使节能行业得 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因为合同能源 管理模式规范和推动了节能行业的 发展,使用户在零投入的前提下就 可实现节能减排 ,并分享节能收 益,极大地释放了市场的热情;

政 策明确了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 持与奖励,为那些真正有技术、 有 实力而又缺少资金的企业提供了一 个很好的融资平台,也必将推动后 续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交易,使更 多不同行业的企业或个人投入节能 减排的事业中.但是,他们也感觉 到,节能环保产业的大环境与企业 所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之间, 目 前存在的现实差距最主要来自于政 策的落实. 中关村一家大型环保企业认 为,政府对于节能环保产业和企业 是非常支持的,也在不断努力, 但 是计划经济的影子很深,地方保护 主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很多 企业都反映了这样一个无奈的现 实:国家发改委按地域给予政策支 持,这样就使得地方政府会对地域 内的企业给予的支持多一些.有些 项目在外地,北京的企业去做所能 得到的支持力度就很小.项目所在 地认为企业不在当地缴税,不应该 享受当地补贴;

企业注册地认为项 目不在本地 ,没有理由予以补助. 该环保企业认为,实际上,这个行 业很多项目都是异地的,而收益是 从总部统一的,地方税收交纳也不 少,注册地给予企业项目奖励应该 是可行的.他认为,政策支持上应 该更宏观, 打破地域的界限. 中关村的发展具有一个明显的 特点, 就是 两头在外, 中间在内 . 浦华环保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专业化 环保集团公司, 自1988 年进入环保 行业以来,形成了以浦华水务为龙 头,紫光环保为技术研发平台, 浦 华供应链为有效补充的产业格局. 浦华环保行政总监钟皓认为,中关 村企业应该充分发挥技术研发方面 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没有 必要投入生产. 环保产业建一个 厂、 一个体系, 投入是非常大的.但是,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 主要支持产业化的环节.她说: 高 新技术、发明专利……只要能创造 更大的效益,政策就应该给予大力 支持.但目前一些部委的资金支持 分散, 额度小. 配合中关村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北京 市海淀区出台了 1+20 政策体系, 重点支持创新,但是钟皓认为, 对 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比对产业化支 持的力度小多了.虽然一些致力于 创新的企业没有产业,但链接的社 会资源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而且,虽然是技术型企业,很多产业 化方面的试验也是由浦华环保投资 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些政策 在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支 持创新的初衷,或者在执行的过程 中有所错位. 所以, 对于企业来说, 为了争取 到一些部委的资金或者项目支持, 需要做出几份表,申请科技部的相 关支持,必须是小企业,那么如果 资产过亿元了,财务可能就需要花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