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07-30
第3 0卷第6期2011年

1 1月地质科技情报Geological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I n f o r m a t i o n V o l .

3 0 N o.

6 N o v.

2 0

1 1 西藏冈底斯带中南部与俯冲有关的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 收稿日期:

2 0

1 1 -

0 1 -

1 4 编辑: 刘江霞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 H

4 6 E

0 1

4 0

1 1 ) 作者简介:陈炜(

1 9

6 9― ), 男, 高级工程师, 现正攻读矿物学、 岩石学、 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深部岩浆与成矿作用的研 究.E - m a i l: c h e n w e i

1 3

8 7@q q . c o m 锆石 U - P 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陈炜1,

2 , 马昌前1 ,宋志强2 ,龙桃成2 ,夏天齐2 ,蔡立元2 ,王彤2 (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 3

0 0

7 4;

2. 湖北省鄂东北地质大队, 湖北 孝感

4 3

2 1

0 0 ) 摘要: 肖打松多花岗闪长岩位于西藏冈底斯花岗岩带中段以南, 主要岩石类型有: 细中粒黑云母( 角闪石) 花岗闪长岩、 细中粒 含斑黑云母( 角闪石) 花岗闪长岩、 细中粒斑状黑云母( 角闪石) 花岗闪长岩, 岩石具钙碱性特征, w( S i O2) =6 1.

5 8%~7 2.

1 6%, w( K 2O) / w( N a 2O) =0.

6 4~1.

1 5, 相对富钠, A / CNK=1.

2 5~1.

4 3, w( A l 2O3) 变化于1 1.

4 5%~1 6.

0 0%之间, 为准铝质岩石, 花 岗闪长岩岩体稀土元素总量w( ∑R E E) 变化于1

5 2.

1 0*1 0-6 ~2

5 1.

2 2*1 0-6 之间;

轻稀土元素富集, 负E u异常较明显, 以富 K、 R b、 B a、 T 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 N b、 Y、 Y b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该时期的花岗闪长岩具 俯冲I型花岗岩的特点, 形成于板块俯冲下的岛弧环境.用SHR I MP测定肖打松多花岗闪长岩体锆石的 U - P b年龄为(

1 9 1. 9± 1. 1)M a.同时表明冈底斯岩浆弧带在早侏罗世岩浆曾经剧烈地活动过, 肖打松多岩体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

SHR I MPU - P b年龄;

锆石;

地球化学;

肖打松多;

西藏 中图分类号: P

5 8 8.

1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7 8

4 9(

2 0

1 1)

0 6 -

0 0

0 1 -

1 2 肖打松多花岗闪长岩位于西藏冈底斯花岗岩带 中段以南的得明顶地区.西藏冈底斯花岗岩带, 北 以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为界, 南以印度河―雅鲁藏 布结合带为界, 为一条近东西向的长约25

0 0k m、 南北 宽100~3

0 0k m 的巨型岩浆岩带.已有学者[ 1] 对冈底斯带的岩浆演化做过研究, 并取得了一 些成果, 但研究程度仍很低, 其认识也不统一, 目前 普遍认为[

2 ] 冈底斯带是晚燕山期-喜山期火山-岩 浆弧带, 是新特提斯洋壳一次向北俯冲消亡、 陆-陆 碰撞作用的产物;

另一种观点[

3 ] 是雅鲁藏布江洋向 北和班-怒洋向南俯冲消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近 一些学者[

4 ] 认为冈底斯带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壳至 少两次俯冲消亡的结果或多次俯冲-碰撞的结果, 但一直缺少早侏罗世俯冲作用( 花岗岩方面) 的证 据.对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内的花岗岩, 莫宣 学等[ 5] 也提出了不同的认识, 认为有俯冲花岗岩类、 同碰撞花岗岩类等4种构造岩浆类型, 但因冈底斯 带印支-燕山期岩浆岩的成因十分复杂, 需要更加 深入的研究.W i l s o n [

6 ] 认为中酸性岩浆岩的定年可 直接为板块俯冲和陆-陆碰撞时间的厘定提供地质 年代学证据. 为此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对得明顶地区 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研究的同时, 又对早侏罗世花岗 岩进行了锆石 S HR I MP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的研究, 为雅鲁藏布江洋盆在早侏罗世向北俯冲的 作用提供地质年代学方面的证据, 为新特提斯洋壳 多次俯冲―碰撞提供依据;

对其成因及构造背景进 行探讨, 以了解其起源演化, 揭示其深部过程和动力 学机制.这对深入研究冈底斯带花岗岩岩浆的演化 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区域构造及花岗岩分布 冈底斯花岗岩带位于印度河-雅鲁藏布结合带 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之间, 为强烈的挤压造山带, 其南为喜马拉雅山花岗岩带, 北邻藏北念青唐古拉 花岗岩带( 图1 ) .前人又将冈底斯花岗岩带分为北 带、 中带、 南带3个带[ 5] , 其中南带位于隆格尔-工 布江达断隆带以南地区, 得明顶地区花岗岩主要分 布在南带, 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火山岩浆弧带弧 背断隆和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这两个Ⅱ级构造 单元所控制.带内印支期、 燕山期、 喜马拉雅期侵入 岩发育, 呈极为明显的东西向带状分布, 其中印支期 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火山岩浆弧带弧背断 隆内, 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侵入岩则是冈底斯陆 缘火山-岩浆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着重研究燕 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 图1 得明顶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地质略图 F i g.

1 G e o l o g i cs k e t c ho fJ u r a s s i cg r a n i t e i nD e m i n g d i n ga r e a Ⅰ.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花岗岩带;

Ⅱ. 羌塘-昌都花岗岩带;

Ⅲ. 藏北-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带;

Ⅳ. 冈底斯花岗岩带;

Ⅴ. 喜马拉雅山花岗岩带;

E

1 -

2 l . 沉积岩;

J

1 y

1 -

3 . 侏罗纪火山-沉积岩;

C-P c. 石炭纪―二叠纪岔萨岗变质岩;

E

2 η γ. 始 新世二长花岗岩;

K

2 γ δ. 晚白垩世花岗闪长岩;

J

1 γ δ. 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

T

3 δ o. 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

1. 断层;

2. 不整 合界线;

3. 地质界线;

4. 边缘相与过渡相分界线;

5. 中心相与过渡相分界线;

6. 地名;

7. 同位素年龄采样点;

8. 研究区. 山期肖打松多侵入岩体. 从图1可以看出, 肖打松多花岗闪长岩体位于 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加兴乡的南部肖打松多, 雪那的北部, 呈近东西向的不规则带状产出, 侵入围 岩为早侏罗世叶巴组火山岩和三叠纪花岗闪长岩, 与叶巴组火山岩( 图2) 和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 图3)呈侵入接触, 并被古近纪花岗岩所侵入, 其北部被 米拉山口―参木齐断裂所控制, 南部为雪那断裂所 控制, 呈岩基产出, 出露面积大于1

5 0k m2 . 图2 肖打松多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 J

1 γ δ) 与叶巴组( J

1 y) 火山 岩侵入接触关系剖面素描图( 雪那) F i g.

2 S k e t c ho f i n t r u s i o nc o n t a c tp r o f i l eb e t w e e nX i a o d a s o n g - d uE a r l yJ u r a s s i cg r a n o d i o r i t e( J

1 r δ) a n dY e b aF o r m a - t i o n( J

1 y)( X u e n a ) 1. 火山岩;

2花岗闪长岩. 岩体中见有少量的地层捕虏体和大量的闪长质 包体以及脉体.岩体围岩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热液蚀 图3 肖打松多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 J

1 r δ) 与 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 T

3 δ o) 接触关系剖 面素描图( 参木齐) F i g.

3 S k e t c ho fc o n t a c tp r o f i l eb e t w e e nX i a o - d a s o n g d u E a r l y J u r a s s i c g r a n o d i o r i t e ( J

1 r δ)a n d T r i a s s i c q u a r t z d i o r i t e ( T

3 δ o) ( C a n m u q i ) 1. 花岗闪长岩;

2. 石英闪长岩. 变或变质作用, 原岩的矿物成分、 化学成分和结构、 构造均部分发生重大变化, 除原生石英外其他造岩 矿物几乎全被蚀变矿物所替代, 蚀变强烈, 主要蚀变 有绢云母化、 绿帘石化、 黄铁矿化、 绿泥石化. 岩体中的地层捕虏体主要为变质石英粉砂岩, 大小不等, 一般在5c m*1 5c m~5 0c m*2

0 0c m 之间, 呈不规则状或不规则长透镜体状, 无定向排 列, 仅在局部可见定向排列, 捕虏体边部界线截然, 地层捕虏体的定向构造或条带构造发育.

2 第6期陈炜等: 西藏冈底斯带中南部与俯冲有关的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 锆石 U - P 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岩体中的暗色包体为闪长质岩石, 大小不等, 一 般在1c m*2c m~8c m*2 0c m 之间, 形态各异, 一般以不规则椭圆状或近长椭圆状为主, 分布不均 匀, 局部具定向排列, 经分析包体为幔源包体, 可能 与同化混染作用有关.大多数包体与寄主花岗岩的 接触界线清晰, 少数呈过渡关系.包体具斑状结构 和微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

角闪石、 斜长 石斑晶具有被交代成筛孔状或网脉状的现象.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