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 2014-02-23 |
9 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调查 李培林内容提要: 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当前伴随着银根紧缩和产业 结构调整再次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
通过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查, 作者认为 , 城市职工下岗引起的失业 ,是结构性失业和转轨性失业的问题, 带有某些 后工业化 的特征,而后工业化过程的开始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可能是一种长期的局面 . 对此 ,作者提出 扩大教育 、 推迟就业 的缓解失业举措 . 一 、制度变迁 : 中国五次失业问题严重时期的治理方式 第一次失业问题严重的时期是
1950 -1952 年 .当时为了平抑战后的通货膨胀 ,政府实行 紧缩银根的政策 .1950 年春夏出现市场萧条,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 ,很多企业关门倒闭, 全国
14 个较大城市工厂倒闭
2945 家,16 个较大城市半停业的商店
9345 家,失业工人逾百万 ,人心 浮动 , 失望和不满的情绪在一部分工人和城市贫民中迅速蔓延 .( 薄一波 ,1991 , 第94 -95 页) 到1952 年, 全国城镇失业人数达到 376.
6 万人, 失业率高达 13.
2 %, 是1949 年以来登记 记录的最高失业率.造成这次失业高峰的原因,除了紧缩银根力度过大带来的经济萧条 ,另一 个重要原因似乎是过快的城市化.1949 -
1953 年,中国城镇人口从
5768 万人增加到
7826 万人,年均增加 524.
5 万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10.
6 %增加到 13.
3 %.城镇人口的增 加,除自然增长的外 , 绝大部分来自农村 .处理第一次严重失业问题的主要办法是 单位 化 , ① 即主要由政府统一安排失业者的生活和工作, 由此而演变出与此相配套的 国家包下 来安排劳动就业的制度 、 处理愈来愈多的城镇人口吃饭的这个大问题 的对粮食等主要农产 品的统购统销制度以及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 这都是从
1953 年开始的.( 薄一波,
1991 , 第107 、
255 页) ② 这一时期控制农村 盲流 进城的 逆工业化 措施也首次被作为控制城镇失业 的辅助措施. 第二次失业问题严重的时期是
1961 -1962 年.1958 年开始的
3 年 大跃进 , 搞违反经 济规律的经济群众运动和泡沫经济 ,不仅造成经济严重困难 ,也使城市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过 大压力 .1957 -1959 年 ,全国城镇人口从
9949 万人增加到
12371 万人, 年均增加
1200 多万
1 ① ② 根据
1953 年11 月19 日政务院命令 ,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 包括计划收购 、计划供应 、由国家严 格控制粮食市场 和对 粮食实行统一管理四个组成部分 . 本文中的 单位化 的概念 , 是指把处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和责任集中到国家和政府直接管理 的 单位 手 中的 过程 , 与此相反的概念是 市场化 和 社会化 . 社会学研究
1998 年第
4 期人,城市化水平从 15.
4 % 提高到 18.
4 %,速度是空前的 ,于是又不得不进行经济调整和紧缩 . 国有企业在
1961 年减少 2.
5 万个的基础上 ,1962 年又减少了 1.
8 万个;
基本建设投资
1960 年为
384 亿元,1961 年减少到
124 亿元 ,1962 年进而减少到
68 亿元.粮食大幅度减产 , 吃饭 问题都出现困难 ,城镇失业问题非常严重.用减少城镇职工和城镇人口的 逆工业化 措施来 克服经济严重困难成为 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 , 政府大规模地动员 大跃进 时进城的农民返 回农村务农 ,同时动员部分家在农村的城镇职工回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