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 2019-07-31 |
本文认为 , 中国人 际关 系 的本 土概念是 : 人缘、人情和人 伦.人缘是 指命 中注定 的或 前定 的人 际关系;
人 情是 指包含 血缘 关系和 伦理 思想而延伸 的人 际交换 行为 , 人伦指人 与人之 间 的规 范和秩 序.三者构 成的 三位 一体成为 中国人 际关系 的特质 . 它们彼 此的合 一 来源 于中 国传统社 会 文化 背景 中的 天命观 、 家族制度 和 以儒 家为 核心 的伦理 思 想的 合一.这三者便构成 了中国人为 人处世 的基本模 式.其中,人情是 它 的基本 样式,决定 中国人 际关 系是什 么,人伦 是其 制度化 , 决定怎 么样 , 人缘是模 式的总体 原本 , 从 根本上 解释 人际关 系 的为什 么.如果 以西 方的人 际关 系特 质作参 照,便能发现 它们在前 提公设 、 方法 、 特征 和表 现方 式上均存 在着本 质上 的差异 . 作者 : 翟 学伟 ,
1 9
6 0 年生 , 南 京大 学社 会学系讲 师.人际关系是 社会 学和 社会 心理 学 的基本概 念之 一,也是这 两 门学科共 同关注 的主要领 域,正象马克 思所 说 的那样 , 社会 ― 不 管形式 如何 ― 究竟 是什 么呢?是人们交 互作用 的产 物 .①西方社 会学 家在这 一领域 的研 究中建立 了他们 的重 要理论 , 诸如 G ・ 齐美 尔的形式 社会 学、G・米德和 H ・ 布鲁默 的符号 互动 论、E・戈夫曼 的戏剧 论、G・霍曼斯和 P ・ 布劳 的社会 交 换理论 以及 L ・ 科塞 的社会 冲突论 等.西方 社会心理学家也 为此创 立了最能 反映社会 心理 学特色的 ( 即既不 来 自社 会学 也不来 自心理 学的 ) 理论和 实验 , 诸如 F . 海德 的人际认知平 衡 理论 、 I ・ 纽卡姆 的沟 通活动理 论、W・舒兹 的人际 行为三 维理论 、 L ・ 菲斯 廷格 的社会 比 较理 论、J・莫雷诺 的社会计 量学 、 E ・ 梅约的霍 桑实 验和人 际关 系理论 以及 K ・ 勒 温的 群 体动 力学和 T 组实验 . 从方 法论意 义 上看 , 它 也是 H ・ 加芬克 尔的本 土方法论 、 B ・ 马林 诺夫斯 基 的功能 主义和 列维 ― 施特 劳斯 的结构 主义的基 础.在日本 , 社会人 类学 家中根千 枝则 用其创立 的本 土概 念建立 了她 的 日本 人际关系模式 . 笔者不厌其 烦地列 举上述研 究成果 只 想表明两 点:1.从社 会学和 社会心理 学角度研 究人 际关 系是 我们理 解社会构 成(最起码从 微观 层次 上)的关键 , 也是建 立理论 模式 的基本 .
2 . 中国人 际关 系因独特 的社会 文化传 统将 更 加是我们 研究 中国人 社会行 为的基 础.其理论模式的建立不但 为研 究中西社会 文化 背景 中 的人 的心理及 行 为提供 了 比较 的参 照系 , 也将为 中国社会 学和社 会心理 学的本 土化道路 迈出尝试性 的 一步 . 这里,笔者并不 否认西 方一 些理论 的适用性 , 但其解释 上的隔膜 和无力 也是 显 而易 见的 , 因此有必要 建立 起 自己 的概念 和模 式.①《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 第32 0页.74
一、本土 的概念 人际关系 ( n t r P : n l r lt n 在严 格 意义 上讲是 个外来 语,一般指 个体与个体 之间 的各种 关系 , 或 个体与他人间 的心理 距离 或行 为倾 向.实际 上,这个概 念在西 方的 社会 学和社 会心 理学 中并不 频繁 使用,②大多 数 专业词典 里也不 收入 . 原 因很可能在 于这一术语 只表 示一种 研究范 围,而没 有什么 确切 的含义 . 相 比较而 言,西方学 者使 用更多 的是受 某一 理论 流派 影响 的或 一些 更明确 的概 念,如互 动(interaetion)、交流或传播 ( e o m m o n i e a t i o n ) 、 社会交 换(soeialexeha n g e ) 、 交互性 或报 ( r e e i p r o e i t y ) 、 人际冲突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e o :: f l i- e t ) 、 人际吸引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a t t r a e t i o n ) 、 人 际认 知(interpersonalreeog二i t i o n ) 、 社会 或 心理距 离(soeia l o r p s y e h o l o g ie a l di s t a n e e ) 、 人格 (p e r s e n a l i t y ) 、 印象整饰 ( i m p r e s - s i o n m e n a g e m e n t ) 以及和 自我 ( s e l f ) 或 角色 ( r o l e ) 构成的有关概念 等.中国人热衷于 使用 这一 外来语 , 大概和 中 国社会 中的 关系 一词 在 用法上涵盖 一些特 殊 的意义 有关 . 而 这一外 来语 本身的不 确定性 正好 很符合 中国人的用法 , 因此大众 可 将它和 口 语上特 定的 关系 一词替换使用 , 而 学者则 把中国人的 为人 处世 、 交际 、 应酬 , 做人筒言 统统划 入这 一概念 之下 , 这样不但 有了一个 抽象出来 的概念 , 而 且有 了一 个包含中 国人 与人 关系复 杂性 的专 门术语 . 但 这种做法不 但 没有 揭示 出 中国人际关 系的特征 , 反而 致使研究者 们将注 意力集 中到西 方 的研 究体系 中去 . 事实上,在这一概 念还 没有在 中国 流行或没有 限制 住人的视野时 , 一 些学 者从 中 国传统文 化 出发 , 却看 出了 中国人 事行 为上 的特 色,例如冯友 兰在 《新世训》 中对 待人接 物 发表 了很有见解 的 观点 , 梁漱溟在 《 中国文化 要义》 中提 出的 ` 伦理本位 和 西方社会 的个人 中心 形 成了鲜 明 的对照 , 费 孝通创 立的 差序格局 已成为海外 学者研 究中国人 际关系的基础 , 而许娘光的 情境 中心 (或相 互依赖说 ) ② 更是 把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色看 成是分 析中国人整个 生活 方式 的关键 . 这 些研 究对 于我们 寻求本土 化的概 念 和建立 自己的模式极 为重要 , 也是 中国人际关系不 同于西方 的 一个起 点.寻求本土概 念 的益处在 于这些概 念的 本身 就是 中 国文 化 的结 晶,而深 入研 究这 些概念 不 但可 以清楚地认识 文 化的诸 要素 和 中国人的心理 及行 为的 关系 , 且不 为西 方概 念所困绕 . 但 这里 面临的一个很棘手 的 问题是 中国传统 思想文 化 的核 心本身就 是对 人与人关系的 重视 , 当 它分别 在哲 学、伦理 、 历史 、 民俗 、 管理、心理 、 社 会或教 育等学科 中被 加 以研 究时 , 它们 也都面 临着 一些相 同 的概 念,如仁 、 义、忠、恕、孝、梯、礼等等 , 这 些概 念不 但历代 学者 在 界定 上见 仁见智 , 而且 也势 必 使某 一学科 的研 究取 向在涉 及 它们 时变得模糊不清 , 使 社会 学和社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