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 2014-04-22 |
com 编辑: 顾遐 美编: 邵云飞 校对: 梁桥 组版: 蒋培荣 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A3 广玉兰 郁重今遗墨留芳 彭伟《长青长春长寿 》 成汉飚 这两年在海门江海博物馆看过三 个展览: 一个是江海门户通天下―― 全国中国画展, 一个是薪火相传―― 吴昌硕、 王个m书画展, 一个是成汉飚 书画展.后两个展览之间也有薪火相 传的味道, 这是我观展后的体会. 艺术创作是一种 按照美的规律 来建造 (马克思语) 的人类所独有的 活动, 但由于作为创作主体的人对美 的规律、 性质认识不尽相同, 再加上天 资、 勤奋、 机遇、 接受教学、 目的等方面 差异, 导致许多冠以 高大上 之名的 艺术展名实不副.少数名不副实的作 者, 长袖善舞, 与权力、 商业共谋, 大行 欺世盗名之举, 真实如成汉飚者, 反而 少为人知.纵观艺术史, 此种现象非 为仅见, 只是于今尤甚而已.我言成 汉飚之书画, 小显于今日, 必大显于将 来, 其信心源自时间之公正.现略述 如下: 大块假我以文章 (李白语) , 此 是成汉飚书画最鲜明之特色.成汉飚 是一位成名较早的小说家, 他的书画, 与他的小说一样富有浓浓的泥土味, 浑朴真率, 不露声色, 动人心魄. 《秋菊 能傲霜》 一画, 师法自然, 又改造自然, 实为作者心造之自然, 画中物象, 饱满 凝练, 神气逼人. 《长青长春长寿》 一画, 合造化之妙, 意在笔先, 画尽意在, 淋漓郁勃, 老而弥坚, 分明是作者自我 之观照. 绘画一道, 做到 画中有我 并不 是一件十分难的事, 问题是画中之 我 是一个何等样的 我 ?大气?偏狭?崇高?自私?油滑?做作?坦荡?……大可讲究. 我 之境界之高 下, 是决定画作境界之高下的关键. 古人云: 书者, 如也, 如其人, 如其学, 如其才, 如其志而已. (刘熙载语) 概 括为一句话: 书者, 如其格调而已.画 亦如此. 以前很少见到成汉飚的画, 现在 一下子饱览了
30 件之多, 大有琳琅满 目、 美不胜收之感.也可见其于画已 不是偶一为之, 亦不是无聊时之墨戏, 而是其追求美好与崇高的一种行为方 式.不必讳言, 成汉飚的画技还未如 他的书技一般纯熟和得心应手, 吴派 痕迹尚存, 但因出之自然, 故有 生 新 之美.他以书入画, 多草情 隶意, 绝去甜俗蹊径, 乃有士气;
胸襟 阔大, 心境宁静, 下笔无滞, 道通天地, 乃呈大气.董其昌 《画旨》 说: 画与字 各有门庭, 字可生, 画不可熟;
字须熟 后生, 画须熟外熟 , 几个 熟 字, 尤须 仔细玩味. 食古能化, 借古开今, 这是我断言 成汉飚的书画最终会迎来大成的理由 之二.书画创作最忌 结壳 , 所谓 结壳 , 即是一成不变, 不断重复, 故步自 封直至僵化.结壳是死亡的开场白. 风格的形成, 既要保持主体精神的一 贯性, 又要不断地吸收和扬弃.风格 的确立, 始终是一个发展、 调整的过 程, 它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即使汇 入了大海, 也会随着大海奔涌不息. 不断学习, 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是 保证艺术之树常青的唯一之路.从古 代书法经典、遗存中汲取营养,发现 机会,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创造的灵 感,这是成汉飚为自己规划的奋斗之 路.据他自述, 对于书法, 他学古渠道 有二: 一是追摹历代大家的经典, 如 二王 、 颜真卿、 怀素、 张旭、 王铎、 傅 山等.二是向民间书法及处于 变体 过程中的书法学习, 如金文、 帛书、 汉 晋砖文等, 希望从中获得出新的参考 和帮助. 书学意义上的楷书可分为三大体 系: 二王 体系, 胜在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