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 2014-04-22 |
魏碑体系, 胜在奇变;
唐楷体系, 胜在法度.成汉 飚于书之五体均有实践, 最为出彩的 是他的魏碑体楷书. 《唐武元衡春题龙 门寺》 , 以北碑为基, 融入隶味, 笔势飞 动, 有翩翩欲舞之势.其意不在书, 然 已尽得于书, 书作给人带来天朗气清,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 《论语》 ) 之类怡悦的联想. 《杜少陵沙苑行诗》 一作, 结构用魏碑法, 墨气盘旋, 取自 山水画之水墨法, 点画纵横, 方一落 笔, 生气已见.名为楷书, 意气却在楷 行之间.一般来说, 历史上魏碑体楷 书多呈方正质朴风貌, 而成汉飚却文 气馥郁, 心手双畅, 可谓发展了魏碑体 楷书的审美内涵.寓之于文, 魂之于 诗, 令人耳目一新, 回味无穷, 体现了 他独有的 文学家书家 的本色情怀. 书画一道, 如今大热, 学习者、 从 业者、 附庸者, 车载斗量, 人们大多浅 尝辄止, 直奔技法而去, 又止于技法, 以为得技法便得了艺术之一切.在审 美方面, 世人皆以工细、 华丽、 逼真为 上上之品, 孰不知识者之判断正好相 反.作为艺术的书画当以不可见但可 感可悟之 神 气 韵 为判断高下的 主要标准, 如南朝王僧虔说: 书之妙 道, 神采为上, 形质次之, 兼之者方可 绍于古人. ( 《笔意赞》 ) 唐张彦远 《历 代名画记》 分画为五等, 谨而细者 为 中品之中 , 列第五等;
精者 为 中 品之上 , 列第四等;
自然者 神者 妙者 , 则分别为
一、
二、 三等级. 有担当的艺术家, 其创作不是为 了迎合, 不是为了市场, 而是为了提 升, 为了引导;
不以热闹为喜, 而是甘 守寂寞.多少年来, 成汉飚不阿世曲 世, 不随世俯仰, 默默耕耘, 精进不已, 以哲人一般的睿智, 铁人一般的信念, 始终以美和崇高为追求, 对自己的艺 术理想与艺术处境, 有着十分清醒的 认识, 他说: 书法是精神上的修行, 经 五十三参, 方得入三摩地.岁月蹉跎, 笔耕未辍, 心无旁骛, 抱朴含真, 非上 上智, 无了了心.人如此, 字如此, 境 况如此, 如此而已. 记不清是哪位先贤有过这样一个比 喻, 说的是人的面相中隐藏着一个苦字, 双 眉好比是个草头, 双眼和鼻梁好比是个十 字, 一张嘴好比是个口字, 上下组合起来便 是个苦字, 隐喻人来到世上不是来享受的, 而是要吃苦的, 引申为人只有经过吃苦的 磨砺, 才能闯出一片天地、 成就一番事业. 正如 《孟子》 中所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 益其所不能. 细细品来, 不仅生动形象, 而 且耐人寻味. 说到吃苦, 人人都能讲出一个个鲜活 生动、 感人至深的故事.特别是现代社会 发展迅猛, 高效快捷的生活, 给处在不同社 会阶层的人带来很大压力, 因此也常常能 听到周边的人诉说曾经或正在吃的苦.比如, 上学的人诉说学习之苦、 上班的人诉说 工作之苦、 种田的人诉说劳作之苦、创业 的人诉说竞争之苦、打拼的人诉说奋斗之 苦,等等.归纳起来无非有二,一是精神 之苦,二是身体之苦.精神之苦来自社会 上的各种压力,身体之苦来自现实中的各 种需求. 凡此所诉之苦,静下心来想一想,并 不是因现实生活过不下去而叫苦连天,而 是为了缓解和释放身心承载的沉重负担, 更多的还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追求. 也正是因为吃了这些苦,受了这些难,人 生才变得精彩纷呈,社会才变得日新月 异.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犹 如傲立风雪中的初春蜡梅, 不是一番寒彻 骨, 哪得梅花一片香.正是经历了数九严 寒的风吹雪打, 开出来的梅花才格外香气 四溢, 在万千花丛中独树一帜, 被人们赞叹 经久不息.古往今来, 凡成大事立大业者, 无一不是吃过常人难以忍受的苦, 受过常 人难以忍受的难, 才成就了伟大事业、 流芳 千古的.古有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苦, 写出 了历史著作 《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