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4-05-24

2 处扣

1 分) 18.(1)所以人才不能随随便便去求取,已经很久了,如果一定要区别他们不同方面的才能,就应该多少 按照汉代考查笺奏、家法的做法. ( 苟取 差别类能 宜少 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

1 分) (2)这以后排出优劣次序,来升迁或贬黜他们,或许取舍的标准便可以彰显在人们眼前了,这难道还 能说是厌恶有用之才而学习无用之学吗?( 升黜 灼 岂……哉 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

1 分) 19.①杜句写出了诗人与酒为伴、漫游酣饮的洒脱不羁(1 分) ,也暗含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在酒乡里虚掷 年华的无奈与悲悔(1 分) .②晏句写出了词人在送别友人时既无限悲伤(1 分) ,又以一醉可以消百愁 来劝解友人和自己,属强作旷达,故示洒脱(1 分) . 20.①上阕劝慰之语只就当前离别情景着眼,以醉饮消愁、今后可能重逢为解,是以情相劝. (2 分)②下 阕劝慰之语透过一层,以利名如梦为解, 属以理相劝, 劝解之中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 (2 分) 21.知其不可而为之(2 分,意到即可) 22.①根据材料,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为了履行自己为官的职责,意在维护礼制,并对违犯周礼的行 为表明自己严正的态度. (2 分)②根据材料,墨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为了倡导并维护 义 ,正是 天下人 莫为义 ,墨子愈发感到 为义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分) 23.(1)长幼之节 君臣之义 (2)无食桑葚 无与士耽 (3)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4)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5)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4.(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工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把工具打磨锋利,挑选测量好合适的材料,这样才能出力较少而 收效显著.圣人对于治理国家,必须先遴选士子当中的贤能者,考查他的声誉和实际能力,然后再委派 给他具体的事务,事情就能办妥帖了.如果一定要得到人才使他们胜任其职,不失去贤才,不妄然举 荐,应像汉代左雄所议论的那样,对诸生考查学术传承、对文吏考查奏章写作才好. 所说的文吏,不仅指那些只会写文章的人而已,他们一定要通晓古今之道,熟悉礼仪法度、天象吉 凶、人事成败、政令教化的修改施行,然后带着这些经验去处理政事,就会使政令平和详稳;

如果有事 关重大的议论,使他们用古往今来的例证参照佐证.所说的诸生,不仅指那些记诵经典字句训诂的人而 已,一定要让他们学习典章礼法,熟悉古代政治制度、大臣和君主的种种威仪、时政的沿袭变化,然后 再让他们去处置具体事务,那就会为国家的治理增光添彩;

如果有事关重大的议论,便可以命他们用经 术来断定是非. 拿今天的事物和古代比照,今天的进士,就是古代的文吏;

今天的明经,就是古代的儒生.然而现 今策试进士,仅仅以解说章句文字和声韵对偶为试题,只崇尚文辞的华美,都是些有小聪明的人擅长的 事;

策试明经,仅仅以背诵记忆对答作为衡量优劣的标准,不去责求经典大义,都是些蠢笨卑下的人擅 长的事.这使得有贯通古今的才能之士成为世上多余的人,有旷世之才的高明之士很多都被世俗所排 抑.所以学写文章的人竟然彼此告诫说: 稍看点书就足够了,把辞藻写得浮艳些才是时尚之文,和政事 有多少关系呢? 死读经书的人则说: 传抄模仿是必须要做的,在背诵温习古人训诂章句上要多下些功 夫,经典中的大义道理有什么可取的? 所以为父为兄的勉励他们的儿子兄弟,当老师的勉励他的弟 子,竞相写作那种浮华美艳的文章,以此来追逐时尚并猎取功名.为什么呢?因为当世的取舍标准就是 如此,所学的内容当然不得不按照这样的要求. 文中子说: 文章啊文章啊,难道只是写出来就可以了吗?其中一定要贯穿着圣人之道才是.学习啊 学习啊,难道只懂得背诵记忆就可以了吗?其中一定要申明道义才是. 所以人才不能随随便便去求取, 已经很久了,如果一定要区别他们不同方面的才能,就应该多少按照汉代考试写作公文、谈论学术源流 的做法.策试进士,要考些诸如国家的大政方针什么最要紧,治理民众的事务什么最紧急,政令教化的 利害得失以什么为关键,安定边疆的妙计良策都有哪些等,命他们拣着最切合当今之需的问题进行答 辩,不仅仅用解说章句文字和声韵对偶使他们疲于应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