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 2014-06-12 |
2011 年12 月20 日 星期二 BIJI 文化新闻中心主办
12 12 启迪教育人的文化自觉 主编:杨桂青 编辑:纪秀君
电话:010-82296617 信箱:biji902@sina.
com 社址: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
10 号 邮政编码:
100082 电话中继线:
82296688 电报挂号:
81108 统一刊号: CN11―003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京海工商广字第
0128 号(1-1) 印刷: 解放军报印刷厂 定价: 每月 24.00 元 零售每份: 0郾80 元 办公室里的 季节 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白沙坪小学 徐长清 我所在的学校, 是一所处于村镇结 合部的农村完全小学. 全校两个教研组 的18位教师, 都在一间原来的教室里办 公. 18个人共用一间办公室, 一到下课, 学生来交作业的, 老师叫学生来谈话的, 人声嘈杂. 可大家谁都没觉得拥挤和喧 闹, 习以为常地办着自己要办的事情. 18个同事, 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一 样, 和和美美, 一年四季, 一起体味着 办公室独有的季节文化. 从春天开始, 办公室就开始了 水 果季 . 暮春时节,清江两岸的樱桃红了.学生们总会把自家的樱桃带一些给老师 们. 一小包一小包的, 多的上百颗, 少 的几十颗. 今年,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拿 了包樱桃给她的班主任老师, 这孩子嘴特 甜: 老师, 这是我带给您的樱桃. 妈妈 说, 家里还有好多好多, 我明天还给您带! 这时, 我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问这个孩 子: 我没有给你带课, 也不是你的班主 任, 可我也很想吃樱桃呢! 我可以吃你带来 的樱桃吗? 孩子听了, 没有半点犹豫, 爽 朗地回答: 当然可以! 妈妈说了, 这里的 每个老师都是我的老师, 都要尊敬, 都可以 吃我带来的樱桃! 顿时, 办公室里的同事 们都舒心地笑起来. 孩子们的美意是不能拒绝的. 早晨, 许 多老师的办公桌上经常堆满了孩子们带来的 樱桃, 紧接着是刺莓、 杏子、 桃子等. 休息 时间, 大家都会不请自来, 一起分享这春天 的甜美和师生的温情. 冬季来临, 办公室开始了 火炉季 . 18个同事, 大家轮流值日, 负责生火和 打扫卫生. 大大的回风炉总是烧得旺旺的. 早上, 不住校的老师到校后, 坐在火炉边暖 和暖和身体, 等铃声响了再去教室上课. 每 逢下课, 老师们围炉而坐, 谈笑风生, 融融 的暖意油然而生. 在特别冷的时候, 下课时, 没课的同事 会主动站起来, 说: 快来快来, 我这儿暖 和. 说完离开, 把暖和的位置让给上课刚 回来的人. 大家谁也不会客套, 径直坐到刚 被让出的位置上, 伸出双手在炉子上晃来晃 去, 取着暖, 嘴里不住地说: 今天可真 冷! 但等到预备铃一响, 有空堂的人来到 火炉边, 用领导安排工作的口吻说: 各位 老师注意了! 已经打铃了, 请有课的都去认 真上课, 没有课的就在火炉边办公, 事情做 完了的人就直接烤火! 在冬天, 办公室里的火炉边就是大家的 办公场所和生活场所. 大家在火炉边备课、 批改作业, 在火炉边找学生谈话、 辅导学 生. 谁在教学上遇到了问题, 大家都来帮忙 想办法、 出主意. 老教师向年轻教师传授经 验, 青年教师相互交流教学心得, 搭班老师 交流所掌握的学生动态, 所有的交流都带着 融融的暖意. 学校住宿条件有限, 多数老师在校外住 宿, 早来晚归, 早点和中午饭都在学校吃, 而且要自备. 老师们来校后, 把早点放在火 炉上加热, 热乎乎地吃了再去教室. 上午第 三节课后, 大家都把自带的午饭放在炉子 上, 有课的人去上课, 没课的人负责把大家 的饭加热. 一次轮到一个淘气的年轻同事帮 大家热饭, 在热饭时将同事饭盒里的小菜来 了个大 调包 . 吃午饭时, 大家在炉子上 找到自己的饭盒, 一打开, 发现自己带来的 香肠变成了腊排骨, 土豆丝变成了莴苣片, 炒鸡蛋变成了干煸虾……刚开始还带着些狐 疑, 后来知道是谁干的, 都会心地一笑. 当然, 这个年轻的同事也没少吃苦头, 因为常 有几个小青年 报复 他, 将他饭盒里好吃 的东西瓜分, 换上些别的小菜. 中午和放学前的时间, 火炉上面也不会 闲着. 大家你一袋我一包地带来各种吃的东 西,在炉子上面烤熟烤热,与大家分享.土豆、 红苕、芋头、板栗、核桃、花生……应有尽有. 有的老师还很有创意地把橘子烤热了来吃, 说是可以止咳. 每当这时,大家谁也不客气, 想吃就吃,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生活在这样充满温暖和乐趣的学校大家 庭中, 感受就三个字: 很幸福. 当他知道班上不少同学没带课本时, 不禁又怒了: 不堪, 太不堪了! 嚓嚓嚓 , 他在黑板上写下 不堪 两个刺眼的大字, 还边写边说: 工人不做工, 农民不种田, 学生不读书, 这就叫不堪! 那些温暖心底的目光 李培禹 一日, 同事们谈起 老师 这个话题, 有位同事说, 如果有人能把自己从小学、 初中、 高中甚至到大学的老师都写到, 这样也 许更能真实地反映老师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会更令人信服. 但也有人疑虑, 几个阶段的 老师都有可写的吗? 这话触动了我的神经. 在我记忆深处, 恰恰有这样几位老师, 他们 如一缕缕阳光, 温暖着我, 激励着我. 我的小学母校北京东城区遂安伯小学, 因王府井扩展建设 银街 , 几年前被夷为 平地. 一天, 我的小学同学李来启找到我 说: 你是咱们班的班长, 你该牵头找找咱 们当年同窗6年的同学啊. 我很赞同, 于是 拿来纸笔, 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写起当年 同学的名字来. 照实说, 我们写了不到10 个, 卡壳了, 真的想不起还有谁了. 过几天 再想, 收获仍不大…… 然而,天底下有一个人,清楚地记着我们 全班所有同学的名字,她就是教了我们6年的 小学班主任老师陈辉. 那日,得知这件事后, 已退休多年的陈老师, 拿出一张纸, 开始写 着:1962年入学、1968年离校的学生:李晓梅、 武亚平、王宪明……40多人,她竟一个不落地 写了出来, 其中包括因留级蹲到我们班和中 途转学到我们班的几位同学. 我想起我们毕业离校时,正是 文革 时 期的1968年,校园里贴满了大字报,可陈老师 却千方百计把大家聚在一起,借来一架120相机,请人为我们全班拍了一张合影照. 我想, 这张照片一定还在她的影集里, 因为她的每 一个学生,都在她的记忆里. 我, 曾是陈老师指定的班长, 当然也在 她的记忆里.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 报社传 达室的师傅打来电话, 说有一位老师找 你. 我怎么也没想到, 是小学老师陈辉 来了. 6年时光, 在她的身边, 我度过了 幸福的红领巾生活. 可毕竟30多年过去 了, 陈老师怎么找到我的呢? 她告诉我, 她先找到我原来的家, 幸好我弟弟还住 在那儿,这不,一下就找到了.说着,她从包里掏出一件浅灰色羊绒衫: 从小 你的身体就不好, 天冷了, 老师给你带 了件羊绒衫, 不知合适不合适. 我的眼 泪差点涌出来, 平生第一次紧紧拥抱了 我的老师. 那天, 我和陈老师仿佛又回到了30多 年前, 坐在一棵很老的杜梨树下, 谈理 想,谈志向,也谈那美好的明天(小学时朗 诵的诗) . 每年春节, 我都会去看望我的中学 老师. 那种期待、 惬意融入浓浓的年味, 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 1968年, 我进入北京二中的时候, 被 编进 五连四排 , 幸遇骨子里属 修正 主义 的班主任老师贾作人. 那时的贾 老师30出头, 单身, 样子很帅, 穿戴十分 讲究, 笔挺的呢子外套给人一种高贵的 气质. 课堂上, 他用像广播电台播音员 一样标准的声音, 朗诵毛泽东诗词或鲁 迅的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