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2014-07-06

也没有一个有 想法的导演愿意充当后备的角色,尤其当他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完全是个摆设的时候.但是,文德斯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 愿意开始这个非凡的冒险,除了我个人对米开朗基罗的同情和我对他作品的仰慕,还有一个特别有力的原因:我彻底深信像 安东尼奥尼这样的导演――尽管年事已高身有残疾――应该得到机会拍摄一部在他心智之眼中已经清晰可见的电影.一个有着如 此才华的人,仅仅因为不能说话就无法拍摄电影,在我看来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德斯开始了与安东尼奥尼的合作.他们一起拍摄了当时认为有可能是安东尼奥尼的封山之作:《云 上的日子》.从进入实质性拍摄的第一天起,文德斯就开始了他的实地记录,直到影片拍摄结束.这些记录最后构成了这本书― ―《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 一?这是一部日记体的文学著作.语言朴素、自然、流畅,你可以顺着他的文字――他的感受――一直看下去,而不会有任何打 眼、华丽的词汇或个别句子单独跳出来干扰这种不断前行而又意识不到这种前行的阅读.词语之间、段落之间的融合程度达到读 者不易觉察的地步.这一定不是作者刻意为之的结果.作为一名电影导演而不是作家的文德斯在写作时大概只有最朴素的想法: 记下我的所见、所感,修辞手法一定不在他的意识之中.也许在为某种感觉寻找一个恰当的词语时他会有所斟酌,但这并不涉及 专业写作技巧,他更多地只是凭借本能在使用文字.用得极其朴素,然而,异常动人――对职业的文学创作者来说,这是不是有 耐人寻味的地方?当然,这种使用文字的 本能 源自他的综合素养――对艺术、文学作品和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对语言长期无 意识地浸入与取舍等,而非毫无基础的 本能 . 假如把这本书的语言特色与另一本日记体著作进行一番比较,它的平实、自然与真切,以及由此而给人带来的虽然是在阅读 文字却忘记文字存在的印象会更加突出.这就是纪德的《日记》.同样是日记体,记载的无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身边发生 的日常事件,后者所具有的文学创作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创作性体现在纪德对词语、句式和段落结构的精心构筑上,他所传达 的意思也因而变得尤为准确,精彩.结果是,我们明确地知道自己是在阅读文字(而不是借助于文字进入作者的内在世界),那 些作用独特的词语一个个就陈列在眼前,你无法忽略它们作为个体的存在,有时你甚至会为某一个词汇所唤起的意境停留半天, 而忘记它在整体中的含义.这些过分精确、漂亮的用词不时跳出来显示着自己,以至于读者有时要很花一番心思才能绕过它们弄 明白作者在一个句子和一个段落里究竟要传达些什么.即使作者明确传达了自己的意思(对纪德而言,这当然不在话下),读者 也会感到一种距离的存在,一种由词语搭建的文学世界与普通读者的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读者必须尽可能地去贴近、附会作 者.文字成为横亘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不可忘却的第三者. 在《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里,我们几乎感觉不到文字的存在.文字当然客观存在着.但就像一条路,我们踏着它前 行,眼里全是风光,谁会留心到路的存在? ? 二?沿着文德斯用文字铺设的道路,我们进入一个感人至深的世界. 这个世界看起来困难重重、危机四伏,随时可能爆发尖锐的冲突,只要其中任何一方固执己见.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中的每 一个人――无论是文德斯、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还是演员――都表现出了令人惊诧的忍耐和宽容,所到达的程度远远超出职业道 德的范围.文德斯在书中这样写到, 看来这个剧组不会长时间地低落,人们之间有一种固有的亲密和一种无比宽厚的坚忍.某 种意义上,这部电影因此成就. 问题的焦点全都集中在安东尼奥尼身上. 安东尼奥尼要拍一部他自己的电影,他一向这样――个人自我的判断不容置疑地处于核心地位――这一点本来毫无疑义,但 问题是他已经82岁高龄,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障碍,他无法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别人不能准确地理解他.并且,他的记忆和控 制影片的能力有时的确流露出令人担忧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他非但没有表现出对他人的信赖和接纳,为了保证自己绝对的权 威,他的个人主义索性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干脆和强硬.这就事先设定了文德斯的艰难处境.文德斯当然明白安东尼奥 尼要的是一部自己的电影, 我避开任何审美的争论.我们在拍他的电影,不是我的 、 无论如何,我不想过分自信,而且我 首要的考虑一直是米开朗基罗应该做他自己的电影. 、 我得在置身事外和绝对必要时的介入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才能成功 完成我的任务.首要的是我得学会把自己的意见控制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