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14-07-31

1 9

7 8 年12月18日, 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胜利召开, 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伟大征程.唐山市文艺界深受会议精 神鼓舞, 广大戏剧工作者迅速行动起 来, 写戏、 排戏、 演戏. 为宣传十一届三中以来党的文艺 路线和方针政策, 促进唐山戏剧的繁 荣, 丰富我市戏剧剧本宝库, 加强戏剧 界同仁间的交流, 唐山市文化局决定创 办 《唐山戏剧》 杂志, 由局戏剧研究室负 责承办, 作为内部刊物, 免费交流.该 杂志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春风 吹 出 来的戏剧期刊. 在接到创办杂志的任务之后, 局戏 剧研究室的同志们立刻行动起来, 逐一 落实封面设计、 剧本约稿、 文章撰写、 排 版校对、 内页插图、 装帧印刷、 推介发行 等多方面细节, 历时良久, 用心良苦.

1 9

7 9 年1

2 月, 《唐山戏剧》 第一期正 式问世.3

2 开本, 黑白印刷 (封面套 彩) ,

6 2 页.这一期刊发了话剧 《爱情, 爱情》 、 唐剧 《窦娥冤》 、 独幕话剧 《热烈 欢迎》 等剧本, 《唐山皮影戏的由来及其 发展概况》 《唐剧念白讨论述综》 等文 章, 话剧 《张志新》 、 唐剧 《红云崖》 演出 剧照, 皮影戏 《五峰会》 等内容.该期杂 志的出版、 发行获得了相关领导的高度 评价和各县区文艺单位的热烈欢迎. 这一期的成功也为此后杂志的编辑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参照的样板.

1 9

8 3 年, 唐山市文化局戏剧研究室 和唐山专区文教局戏曲研究室 (成立于

1 9

6 1 年) 合并, 称唐山市戏剧研究室.

1 9

9 2 年更名为唐山市艺术研究所. 《唐山戏剧》 乘时代大潮, 忠实地记 录唐山戏剧活动振兴的历程, 书写着为 打造冀东地域文化, 戏剧人孜孜不倦地 渴求与创造.然而,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 变迁, 唐山戏剧的专业创作队伍和全国 的戏剧队伍一样, 面临日益萎缩的困 境.2

0 0

5 年, 唐山市文化局党委审时度 势, 将 《唐山戏剧》 更名为 《唐山艺术》 .

2 0

0 5至2008年, 《唐山艺术》 每年集中 报道了当年我市艺术活动大事, 重点刊 发专家学者的特别来稿、 剧本等.

2 0

0 9 年, 根据省统一部署, 同时唐 山市文化局党委有感于 《唐山艺术》 的 局限性, 将 《唐山艺术》 更名为 《唐山文 化》 ,

2 0

1 2 年起, 《唐山文化》 实现全彩印 刷, 目前常设版块为: 文旅融合大发展、 文旅简讯、 名家、 非遗文博、 漫笔、 影卷 艺研、 艺术空间、 剧本园地等. 坚持唱响主旋律, 与 时俱进弘扬优秀地域文化 翻阅一本本期刊, 我们会发现一部 部为唐山戏剧赢得荣誉的剧本: 入选全 国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 的唐剧 《乡里乡亲》 (编剧为唐山市艺术研究所 陈家和等人) 、 为我市赢得两朵中国戏 剧梅花奖的 《香妃与乾隆》 (编剧为唐山 市艺术研究所赵恩舫等人) 等;

也会读 到新凤霞、 洪影、 韩少云、 花淑兰、 筱俊 亭等表演艺术家杂感随想或题词;

还会 看到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全国各专业艺 术院团和厂矿文艺团体演出的盛况或 简讯……

4 0 年, 上百部剧本, 数千篇文章, 浩 如烟海的图片, 曾记录时代, 也已经成 为历史.

4 0 年来, 刊物名称虽然几经变更, 但 不变的是办刊的宗旨: 坚持唱响主旋律, 与时俱进地弘扬以冀东文艺三枝花、 唐 剧等为代表的唐山优秀地域文化. 在这些成就的背后, 有许多不为人 知的困苦与艰辛. 创刊之初, 正值唐山戏剧活动迅猛 发展的黄金时期.唐山市文化局每年都 会举办全市戏剧工作者会议, 参加会议 的专业、 业余剧作者常达百人以上, 大家 共同分享新创剧本, 交流创作经验, 研究 剧本创作方向.会议的召开, 为 《唐山戏 剧》 的稿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除了刊登来稿之外, 《唐山文化》 也 经常发表唐山市艺术研究所研究人员、 编剧等人的撰稿.为了确保文章内容 的真实性, 许多老师曾多次提一部录音 机, 带一大箱录音磁带北上东三省, 登 门采访金开芳、 倪俊声、 李筱舫等前辈;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