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 2014-08-22 |
7 3
8 , 而没有明确记载涪州至洋 州段的名称.《 通典》 记载通州到长安的道路云: 东(北) 取洋川郡骆谷路约有一千五百七十六里 [ 2]
9 2
8 , 只提到从洋州到长安的路段名称为 骆谷路 , 而通州 到洋州路段的名称并不见记载.《 太平寰宇记》 的记
0 7
1 载和《 通典》 、 《 元和郡县图志》 的记载基本相同, 依然 不载洋州至达州、 涪州段的名称③ .《 舆地纪胜》 、 《 方 舆胜览》 等地志虽然提到了涪州贡荔枝之事, 但也只 是提到路经子午道, 洋州以南路段名称仍不见记载.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记载汉水流域的房州( 今房县) 翻越达州山路至夔、 峡一带的道路时, 称此道路为 开 元时涪州进荔支路 [ 3]
1 8
0 7 .方回在《 续古今考》 中称这 条道路是 王莽所开, 唐明皇荔枝路 [ 4]
1 7
0 .明人王云 凤在诗《 子午谷》 下自注云: 子(午) 谷, 唐取荔枝路. [ 5]
1 7
5 这些记 载中出现的 荔支(枝) 路 , 按其文意, 不能整体地看成一个名词, 和目前学界所称的 荔 枝道 明显不同.胡林翼《 读史兵略》 又载: 从故道袭 雍, 此今日驿路所谓北栈者.前子午道, 则唐时进荔 支道也. [ 6]
7 0
0 这里进一步出现了 荔支道 , 但根据文 意, 仍不是一个专称. 真正可算作专称的记载, 目前所见最早的, 或为 清人吴 焘的《川中杂识》 : 蔡君谟《荔枝谱》 曰贵妃(嗜) 涪州荔枝, 岁命驿致, 故东坡诗云'
天宝岁贡取之 涪'
, 今子午谷尚有荔枝道, 盖当时南海与涪州并进荔 枝. [ 7]
2 8
4 0 但就笔者所见, 民国以前的文献中将 荔枝 道 作为一个专称来使用仅此一例, 因而这并没有引 起学界重 视.故到了民国时期, 蜀道研究虽已经兴起, 却仍不见学界使用 荔枝道 这一称谓.如林超先 生在研究蜀 道时, 先后提到过子午道、 褒斜道、 傥骆道、 陈仓道、 嘉陵道、 金牛道、 米仓道、 阴平道、 紫阳万 源道等道路名称, 唯独没有提到 荔枝道 [ 8-9] . 新中国成立后的蜀道研究更加繁荣.黄盛璋先 生较早关注川陕古道,
2 0世纪5 0年代, 他在文章中称 自洋县、 西乡到万源、 达县、 万县以至重庆、 涪陵等地 的道路为 洋巴道 [
1 0] .这一称谓逐渐 被学界接受, 后来出版的《 四川公路交通史》 [
1 1]
1 1 、 《 四川交通路线 史》 [
1 2]
6 6 、 《 洋县志》 [
1 3]
3 0
4 等书籍即明确使用了这一称谓.几乎与黄先生同时, 冯汉镛先生也撰写过相关论 文, 称唐 代梁山县至洋州西乡县的道路为 高都驿路 [
1 4] .考其所据, 当源于《 舆地纪胜》 高都驿路, 乃 天宝贡荔枝之路也 [
1 5]
3 6
6 6 的记载.不过, 笔者认为, 高都驿路指高都驿的上一驿和下一驿之间包括高都 驿在内的这段道路较为合理, 盛唐时 荔枝道 上的驿 站肯定不 止此一处, 超出这个范围的路段仍以此称之, 似乎不妥.在此稍后, 严耕望先生系统研究唐代 交通 路线, 称运送荔枝的这条道路为 天宝荔枝道 [
1 6]
1 0
2 9 .到了
8 0年代, 荔枝道 才重新为学界 所 使用, 王开[
1 7] 、 史念海[
1 8]
2 0
0 、 李之勤[
1 9]
2 3 、 侯甬坚[
2 0] 、 王立显[
1 1]
2 7 、 蓝勇[
1 2]
6 6 等人的论著中都明确使用了这 一称谓, 这标志着 荔枝道 作为一个专称获得了学界 的普遍认同.不过, 此前学者对 荔枝道 这一称谓并 未进行明 确界定, 以致当前对其理解逐渐发生了偏差. 古代道路都有名称, 但往往因文献漏载, 或者刊 载名称很多( 代有其名) , 或与现在的思考角度、 撰写 意图、 涉及地区和论述时代不同, 而产生需要重新命 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