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4-10-13 |
至于为什么会导致目 前的情况, 虽然见仁见智, 但美育的不足甚至缺失是重 要的因素之一. 蔡元培先生曾将欧洲列强强盛的原因归于 科学 和 美术 的发达, 除大力倡导科学之外, 也不遗余力地推广 美育思想. 如果考察民国时期大学师生, 我们不仅会折服 于他们的博学, 更佩服他们爱好广泛、 格调高雅、 生活有情 趣. 举目所及的花鸟虫鱼、 自然山水, 日常生活常见的小 吃、 饮茶、 品酒、 散步、 听戏、 请客、 谈天、 交友等, 经他们的 生花妙笔, 都能敷陈出一篇篇绝世美文, 令人禁不住拍案 叫绝, 这实际都是当时重视美育的结果. 民国时期的大学 师生大都具有音乐、 绘画、 表演等方面的专长, 不独从事人 文社会科学的如此, 从事自然科学的也毫不逊色. 据汪曾 祺回忆, 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 常在云南大学一个叫 晚翠 园 的花园中排演昆曲, 许多教授、 学生都参与. 许宝J先 生虽是数论专家, 曲子却唱得极佳. 汪先生如此评价他的 唱腔: 许先生的曲子唱得很大方, '
刺虎'
完全是正旦唱 法. 他的 '
擞'
特别好, 摇曳生姿而又清清楚楚. 学生中间 爱好唱曲的也不少, 吴征镒 (中科院院士) 当时正在西南联 大理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长于唱老生, 他身体好, 中气 足, 能把 《弹词》 的 '
九转货郎儿'
一气唱到底, 这在专业的 演员都办不到. 汪曾祺也是曲社的热心分子, 除学唱了几 出昆曲外, 还酷爱吹笛, 这些经历为他以后从事京剧创作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同样强调 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到了改革开放以后, 在应试教育体 制下, 学生的发展开始出现畸轻、 畸重现象. 具体表现 为片面重视课业成绩, 极不重视体育与艺术教育. 我和 伯父都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 他学的是生物, 1962年毕 业;
我学的是文学, 1995年毕业. 伯父是运动健将, 球类、 田径都能拿得起来, 他还擅长拉二胡、 唱京剧, 书法 也很好;
我除了能写几篇文章、 唱几首通俗歌曲、 秀几 下蹩脚的乒乓球技, 其他没有一项能与伯父比肩.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无论音乐还是美术, 都没有得 到应有的重视. 艺术沦为所谓的特长教育, 除了少数特 长生, 绝大多数学生的艺术修养很差. 艺术教育面临的 也是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当普及不够的时候, 只能实行 掐尖 教育, 随之带来的就是人才选择面小、 文化课成 绩差的弊端. 一些本身并不喜欢音乐、 美术或者天赋不 够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占用了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 相反, 一些有艺术天分的 草根 却进不了高水平大学 深造. 艺术教育需要有天赋的学生 (长期的练习当然也 很重要) , 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音乐、 美术课极不受重 视, 许多学生的艺术潜能并不能被发现, 极有天赋的学 生因此被埋没. 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就重视美育, 这种 情况就能避免. 每年美术高考的时候, 报名参考的人很多 (以江苏 为例, 近三年都在4 . 5万人以上, 2013年接近5万人) , 但 真正热爱美术且有天赋的学生并不多. 近年来, 我几乎 每年参加美术监考, 在与考生的交谈中, 得知许多考生 只是在高中二年级才开始学习绘画, 理由都是文化课 成绩较差, 不得已选择美术 (许多音乐考生也是相同的 原因报考的) . 2013年江苏美术高考 素描 考试模特儿 是位身材较丰满的年轻女子, 许多考生不是画得像男 子, 就是年龄画得偏大, 与模特儿严重不符. 在我监考 的60人的考场里, 仅有一两名考生画得差强人意, 让人 对考生的美术功底感到忧虑, 即使考进了大学, 他们又 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 美育以特定时代、 特定阶层的审美观念为标准, 以 形象为手段, 以情感为核心,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 旨,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是塑造国民性、 提升国 民修养的必要途径. 通过美育, 可以让人感知美、 欣赏 美、 创造美, 具有美的理想、 美的情操、 美的品格、 美的 素养, 并让人举止优雅, 不至坠入粗俗. 韩美林先生曾 说,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 更重要的是要 有魅力, 这个魅力就是文化, 就是艺术. 因为艺术教育 的陷落或者说是美育的不给力, 使我们的民族魅力大 打折扣. 中华民族曾在历史上独领风骚, 无论是大气古 朴的汉风还是华丽典雅的唐韵都曾风靡世界, 这是文 化的魅力, 更是艺术的魅力. (本文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社会观察】 叹学校艺术教育之陷落 思想光华文字魅力雨茂 B05-B08 星期三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