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 2014-11-07 |
以2003年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起点,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和政策支持,农村金融体系不 断健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 显著增强,为促进"三农"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61.7%,九 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8.8%.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 的28.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提高至26.5%.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也 有较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功能逐渐显现.2007年至2016年,我国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亿元,参保农户从4 981万户次增长到 2.04亿户次,承保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7.2亿亩,分别增长了7.1倍、3.1倍和 6.5倍.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 "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部署,以服务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目标,加快推进相关改革,不断完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新 力度,扎实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 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其中的改 革措施和创新实践,主要包括: 在扶持政策方面,继续完善差异化的货币信贷政策.对主要涉农机构执行优 惠的存款准备金率,适时适度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创新并开展信贷资产 质押再贷款、金融扶贫再贷款,结合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体系,不断增强 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的内生动力.截至2016年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 序 分别为2 089亿元、537亿元,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 银行提供抵押补充贷款20 526亿元.在财税支持政策方面,积极加大支持和整合 力度,按照"大专项+工作清单"的模式,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统筹使 用各类金融支持"三农"的财税奖励资金. 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 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金融的改革目标.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 革试点推广到全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开展改革试 点.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明确了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定 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完成注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新型 农村金融组织的改革不断深化. 在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涉农担保品范围明显拓展,"两权"抵押贷 款试点稳妥有序推进,信贷、担保、证券、期货、保险等领域之间的协同创新不 断涌现.截至2016年末,232个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县贷款余额140亿元.59个农房 抵押贷款试点县贷款余额126亿元.金融机构针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利、新 型城镇化、绿色生态等重点领域探索开发大型农机具、预期收益权、林权等抵押 贷款业务和供应链融资服务.保险机构开发推出几百个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 产品,已有31个省(市)启动或制订了价格保险试点方案,试点品种达到50多个. 在金融扶贫方面,突出了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创设扶贫再贷款,实行比 支农再贷款更为优惠的利率,截至2016年末,全国扶贫再贷款余额1 127亿元.国 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各 项扶贫政策措施,探索创新多种金融扶贫方式方法.截至2016年末,全国精准扶 贫贷款余额24 878亿元,同比增长49%. 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手段,不断提 升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选择河南省兰考县等地区开展普惠金融建 设试点.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金融服务商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 手段,数字技术使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使用率快速增长, 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已超过90%,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指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