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夸张的诗人 | 2014-11-08 |
3 3.1.2 地质地貌 闽清位于古田――青溪深断裂以东,属于中生代地堑式构造区,由多次构造运动迭 加形成的,发育着不同期的褶皱和断裂,主要构造体系轮廓多受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 的控制,呈北东向展布. 闽清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丘广布,平原狭小,层状地貌明显. 闽清地当闽中大山带戴云山脉和闽北山带鹫峰山脉的交接地段. 县境内的闽江以南 为戴云山脉东北麓,山岭绵亘于边境,由于梅溪强烈下切,丘陵广布,有坂东、白中、 塔庄、池园等河、谷平原,坂东平原为全县之最;
北部系鹫峰山脉南麓,地势急剧上升, 千米山峰遍布,山岭逼岸,坡陡壁峭,盆谷相间,东桥谷地最大. 全县地势:四周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尤以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地势最高,海拔千 米以上的山峰多盘踞于这些地带,并且随山脉、溪流的展布,整个地势具有从四周山地 向中央的闽江、梅溪河谷逐渐降低的趋势. 山地主要分布在县境的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地区,面积 909.03km2 ,占全县总面积 57.1%. 县内中山海拔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计有
102 座. 主要有须弥山 (海拔 1358.7m) 、 猪母岗(海拔 1271.7m)、腹桂山(海拔 1257.7m)、白岩玳瑁峰(海拔 1237.7m)、 莲花山(海拔 1217.2m)等. 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地的前缘地带以及沿溪、涧两岸,海拔 500m 以下,由于岩性和 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形态较为破碎,其高度、坡度及坡形变化比较大.面积 355.17km2 , 占全县总面积 24.35%. 县境平原均为河谷冲积平原,主要发育在梅溪干支流的河谷两侧,其次分布于安仁 溪的东桥和闽江河谷的狭长地带,面积计 84.57km2 ,占全县总面积 5.53%. 此外,县境还有溪流水域 15.44km2 ,占全县总面积 1.09%. 3.1.3 气象气候 闽清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错综复杂,生态环境不同,一年四季差 异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3~4 月上旬气候多变,冷热无常,春播常遇低温阴雨,春 末多阴雨,时有冰雹和洪涝灾害出现,个别年头遇春旱.夏季,初夏处于梅雨高峰期, 多发生洪涝灾害,梅雨结束后天气晴热,午后时有大风、雷阵雨和冰雹.台风在沿海登 陆时多带来暴雨,少台风年份多出现干旱.秋季,一般天气晴好少雨,气候干燥,秋温 高于春温,常发生干旱.高山地区
10 月末,平原
11 月中旬后出现初霜.冬季,天气寒 冷,多刮西北风,晴天夜间常有霜冻出现,山区冬末春初时有降雪,千米以上山峰则有
4 积雪.
1、气温 县境年平均气温为 15℃~20℃.县气象站
1960 至1980 年实测纪录,年平均气温 19.7℃.最高气温在
7 月份,平均 23.9℃~29.7C,极端最高为 33~40℃之间.民国
33 年(1944)7 月24 日,白樟台鼎气温曾达 42.2℃.最低温度在
1 月,平均 5.6℃~10.6℃, 极端最低为-2.5℃~9℃. 平原地区
1963 年1月8日最低曾出现-5℃, 中山地区(下祝)1973 年12 月26 日出现-9.7℃.日最高气温(指在摄氏
35 度以上)的炎热天气,平原地区年平 均42 天(多在
7 月),日最低气温(指摄氏-3℃)平原地区年平均为
17 天,600m 以上山区 年平均
67 天(多在
12 月至次年
3 月之间).
2、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 1871.4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42%,日平均 5.11 小时.一年中夏季 日照时数最多,冬季最少.7 月份平均日照时数达 255.4 小时,2 月份仅 97.9 小时,相差157.5 小时.5~6 月份是梅雨季节,每月平均日照 131~152 小时,月平均日照百分 率为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