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5-01-06 |
8 月, 央视 《走遍 中国》 到雅安拍摄时, 再次 关注荥经砂器.与以往不 同的是, 此次一位叫作叶 江的砂器制作者出现在镜 头中, 他们翁婿俩成为央 视报道的对象. 叶江 有什么样的烧制技艺,翁婿俩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近日, 记者有幸同央 视记者前往采访, 一同去 了解叶江翁婿俩与砂器 的故事. 技术娴熟 作坊里的火与土
9 月的一天, 荥经县严道镇古城 村砂器一条街叶江的砂器烧制作坊 内, 央视摄影师已经架好机器等待. 开始拍摄了, 请各位不要说话 了! 随着摄影师的一声令下, 叶江准 备好一堆稻草后, 走进 馒头窑 仔细 检查, 并找来黑色的泥土, 将窑内地坑 的缝隙堵上.将窑内地坑铺一层稻 草, 然后再在上面洒一层木屑. 在地坑的中心, 将稻草点燃后, 叶 江往稻草倒上厚厚的一层煤炭, 浓烟 升腾而起…… 稻草燃尽, 烟散尽, 煤炭也慢慢被 点燃.叶江和工人拿来工具将地坑内 的煤炭弄平整, 然后往里放需要烧制 的砂器. 炉火熊熊燃烧时, 窑工们将要焙 烧的半成品一件件在窑上码放好, 然 后用铁杆将巨大的铁盖子移来盖上. 烧制砂器时, 需要1000度以上的 高温. 约1小时后, 轻烟腾空而起, 红红 的火苗蹿出地坑, 荥经砂器就这样在 土与火的交融中出窑. 这是烧制荥经砂器的整个过程. 叶江介绍, 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起 源于战国时期, 已有
2000 多年历史, 一直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 作坊生产方式, 全部采用纯天然原 料, 分采料、 粉碎、 搅拌、 制胚、 晾晒、 焙烧、 上釉、 出炉等几道程序, 其工艺 要求环环紧扣, 一丝不苟, 其中尤以 制胚造型和烧制是砂器工艺的重要 环节.荥经砂器的制作古朴, 做工精 细, 烧制考究, 工艺要求极高, 集艺术 性、 实用性为一体, 具有极强的收藏 价值, 被人们誉为 土与火的艺术 . 该项目
2008 年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千多年前, 这里的砂器就沿着 南方丝绸之路销往四方. 两千年的传承, 土与火的交融, 换 来了砂器之乡的美名. 随着工人师傅的忙碌, 一个个 造型别致的砂器茶具出炉, 吸引了 央视记者的目光. 今年
50 岁的叶江从
13 岁开始 学做砂器, 其岳父洪万忠是四川省 民间高级艺术家, 翁婿俩守着一个 馒头窑生产车间, 一直从事砂器的 制作. 荥经砂器的主要原料为粘土, 土质细腻, 粘性极强.其化学成分 无污染, 具有生态性.而此粘土仅 荥经古城坪特有, 具有唯一性. 经过匠师们的双手, 砂器的类 型有传统的砂锅等生活器皿.随着 时代的不断进步, 砂锅逐步被其他 用具代替, 叶江经过研究, 将砂器朝 着茶具等艺术品方向发展.
1997 年, 叶江开始研究砂器制 作成茶具的工艺. 没有图纸, 没有书籍, 全靠看 电视上的古装片里的场景来作参 考. 叶江回忆, 为了一个器形, 有 时思考好几天. 确定器形后, 再进入制作环节 的试验阶段. 要掌握粘土与其它微量元素 的配重比例, 烧制时还要掌握干湿 度. 叶江说, 一年多时间里, 每天 都在想如何把茶具做好, 一埋头就 是七八个小时.
1999 年, 叶江终于将茶具类的 砂器制作成功.但此时, 他已经投 入了太多资金, 连工人的工资都发 不起.
2001 年, 荥经县举行砂器展, 叶江的作品在
600 多件展品中脱颖 而出, 获得本地砂器业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