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 2015-03-17 |
情境创设;
真实情境;
求异情境;
问题情境 文章编号: 1008-0546 (2018) 03-0043-03 中图分类号: G632.41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8.03.015 ・ 课堂教学研究 ・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重点课题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卓越课堂的研究 (编号: 16121018) 阶段性成果. ― ―
43 化学教与学2018年第3期
二、 创设求异情境, 实现知识戏剧化 求异思维, 即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寻求变异的一 种思维方式, 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种 思维模式下, 思考者需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以不 同方式解决问题.而创设求异情境即是要创设具有 矛盾冲突的情境, 并在此情境中引导学生的求异意 识,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但并非所有知识都适合进行 求异思维的引导.在现实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对 具体例题进行选择和处理.当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 了求异因素时, 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正确的引导;
当学 生面对异常现象和结论无从入手时, 要给予细心的点 拨和耐心的引导;
当学生在面对常规答案出现异常解 答时, 要给予热情的帮助和科学的指导.总之, 要让学 生在探索内心想法的艰苦过程中感受到求异思维的乐 趣和由此带来的成功.笔者在 燃烧与灭火 的课堂教 学实践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尝试.以下就是以 烧不坏 的手帕 为情境, 对燃烧进行探究的过程: 第一步, 将手帕浸过 50%的酒精溶液, 并将其点 燃, 视觉上的熊熊大火与最后完好无损的手帕形成矛 盾, 引发学生的第一次讨论. 第二步,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浸过三组不同浓度 的酒精溶液 (10%, 50%, 90%) 的手帕是否能够成功完 成 烧不坏的手帕 的实验, 根据三种不同的现象 (烧 不起来, 烧不坏, 烧坏) 形成矛盾, 引发第二次讨论. 第三步, 将第二步的实验进行数字化的再次呈 现, 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三组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燃烧 时达到的最高温度, 并将该实验的结果应用于 不小 心打翻燃着的酒精灯能不能用水来灭火 的讨论, 再 用实验来进行验证: 用一小杯水扑上去, 火没有熄灭, 反而范围扩大;
用一大盆水扑上去, 火熄灭了.引发 第三次矛盾, 体会第二步中的第一组浸过10%的酒精 溶液的手帕为什么烧不起来的原因, 并联系某酒精炉 酒精喷出引发客人身上着火时的社会问题对自救方 法进行讨论. 第四步, 先将少量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点燃, 观察 其安静地燃烧;
再用酒精喷雾瓶向蜡烛火焰上喷射酒 精雾气, 引发较为剧烈的燃烧现象.将同一种物质的 不同燃烧现象作为矛盾的焦点, 引发第四次讨论: 燃 烧的剧烈程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五步, 将几滴酒精滴入矿泉水瓶中, 振荡使其 挥发汽化并充满整个瓶内, 用点火枪点火, 产生爆 炸.与前面酒精灯的安静燃烧进行对比, 产生现象上 的矛盾, 引发第五次讨论: 什么情况下燃烧会引起爆 炸?并由此对酒精灯使用安全进行分析. 本课的情境设计中, 以酒精为物质主线, 通过不 同浓度、 不同状态酒精燃烧能产生不同现象来引发多 个矛盾, 并以这些矛盾为激发点, 层层递进, 深入探 究.在解决 燃着的酒精打翻着火后能否用水灭 火? 、 用水扑灭酒精引起火灾的原理是什么? 、 为 什么不能吹灭酒精灯? 、 生活中酒精沾染到衣服上 后引起火灾如何解决? 等问题的同时, 对原先固有思 路和答案进行再思考, 以矛盾激发思考, 以实验验证 推论, 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踏上一个新 的台阶.化学课堂教学要想实现卓越化, 就必须舍弃 呆板, 注重思维的质量, 而设置求异情境, 激发求异思 维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