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2015-03-28

70 年代在萧山的北干山出土 了一套晋代越窑青瓷酒具.整套酒具有 盛酒大盆、 两只耳杯和勺子组成.大盆高 8.5 厘米, 口径 33.2 厘米.平底, 竖口, 卷唇.内外满釉, 釉色青中闪黄.为了防止 大面积平底在焙烧时塌陷, 底部用了两圈 的窑具垫烧支撑.器型十分规整, 胎釉结 合良好, 是晋代越窑青瓷上品. 二耳杯的造型与尺寸基本一致, 高9厘米, 长17 厘米, 宽12 厘米.两头上翘, 平底, 内外施青黄色釉.俯视耳杯, 形同人脸, 两侧的执手处又似人的双耳, 故称耳杯. 勺子长

11 厘米, 头部为三角形, 锅状 底, 把呈弯曲状.在不使用时可将勺子挂 在盆子口沿上, 以防掉入盆中, 设计巧妙. 晋代瓷器中, 如此大型的盛酒盆与耳 杯勺子成套的酒具, 目前在国内还是唯一 的一套.1995年6月, 国家文物局一级文 物认定专家组将其确定为国家一级文 物.成为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江南一带流行的耳杯, 源于战国时期 的楚国.战国中后期, 越国被楚国所灭, 越国所在地大部分并入楚国版图.这给 楚文化东渐提供了机会, 因此, 在楚国十 分流行的漆耳杯在战国时期便传入了江 南.而江南一带是以制作瓷器见长, 故瓷 耳杯很快就在江南流行, 汉代就有成套的 耳杯酒具出现.萧山博物馆收藏的一套 东汉时期褐釉瓷酒具, 便是早期耳杯酒具 的物证.以圆形承盘, 托八个耳杯, 配有 当时盛行的盛酒用的焦斗, 有些底下还有 一个火盆, 可以温酒. 萧山北干山出土的耳杯, 其容量应在

500 克左右.故而时常有人问及, 古代人 的酒量怎么会有那么大?而事实上古代 酿制的酒的酒精度远比现代的常见白酒 和黄酒要低, 所以喝酒用的耳杯有那么大 也不足为奇了.这套晋代的越窑青瓷酒 具虽素面无纹, 但烧制工艺极佳.从其工 艺特征判断, 应该属于东晋早期产品, 距 今已有

1600 多年的历史, 且是墓主人生 前使用的实用器, 并非随葬所用.这也与 东晋时期流行薄葬制度相吻合. 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是中 国古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酒在 祭祀礼仪、 社交和宴席等场合乃至百姓的 日常生活都是不可或缺内容, 所以古代人 对酒具的制作也十分讲究.夏商周时期, 在北方流行青铜酒具, 而江南一带是以瓷 器或漆器做酒具, 只是漆器在南方强酸性 的土壤中很难保存, 所以我们能见到的酒 具多是以瓷器为主.北干山这套晋代越窑 青瓷酒具的面世, 为我们研究萧山古代的 酒文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证据. 文化 ・ 悦读 2019年4月5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徐益欣 校对: 杨君 XIAOSHAN DAILY

2 2

2 文/周新华 湘湖有山有水, 山珍湖鲜甚多. 这其中, 湘湖茶也可以说早享盛名. 旧志载, 湘湖诸山,俱产茶叶 .湖西北有山名茗山, 早在宋代 就以 山多茗 而著称.元人赵子渐 在 《萧山赋》 中就有 谷雨采茗山之 芽 之记载.湖东南石岩山出产的 云雾茶 , 更是湘湖一宝. 湘湖茶, 旧称湘湖旗枪、 湘湖龙 井.湘湖山明水秀, 气候湿润, 雨水 充沛, 是产佳茶的好地方.云雾茶采 摘于清明前后, 干茶扁平形, 色泽翠 绿光润, 具清香, 茶汤清澈鲜绿, 因形 美、 色翠、 香郁、 味醇和报时早, 被称 为 五绝 .民国时期, 湘湖师范校刊 《锄声》 第一卷第三期上曾刊张履薄 《湘湖茶叶》 一文, 对湘湖茶评价甚 高: 湘湖的茶叶, 为真正的中国种, 然而因长久的关系, 有各种的变种, 阔叶种、 细叶种和高种、 短种之别. 以高短适宜的阔叶种茶品种为最好, 一产量丰, 二茶质厚, 三气味幽香 ……湘湖茶叶里的成分, 与杭州之龙 井, 绍兴之平水差不多, 如若对中耕、 排水、 施肥、 驱除病虫害多肯讲求, 当 能与龙井、 平水等名茶互相媲美. 清明时节, 山温水软, 春茶吐 芽.旧时, 湘湖四周的茶山上, 到处 是提篮负篓的采茶女.清朝诗人王 瑞履 《湘湖竹枝词》 中记录了其时茶 农采摘湘湖茶的生动情景: 里湖深 处即山家, 山骨玲珑一径斜.竹筘插 腰垂似橐, 满山儿女采新茶. 湘湖民 歌云: 桃花未红茶芽嫩, 姑嫂双双入 茶丛.青衫粉臂衬老绿, 茶香那及粉 香浓. 据有关史料记载, 民国时期, 采茶者多为无产阶级之姑娘婆子 , 她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