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 2015-03-29 |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 读了古人的茶诗茶歌,曾肤浅地认为诗情画意尽在茶 中,些许感受到茶带给人的清新、淡雅、闲适、悠然的意 境,虽然因个人修养、兴趣差异,还未曾对茶有深刻的感 悟. 《茶经》里讲: 茶之为用,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从 世人爱茶来看,茶之于世,似乎早已超越了它作为一种植物 的身份.与其说它是一种饮品,不如说它是一种态度,一种 方式,一种内敛的韵味,一种洗练的人生,一种悠远的文 化. 闲来无事,除了逛书店,再就是喜欢逛茶店了.不为买 茶,不为喝免费的茶,就为喜欢那里没有喧闹嘈杂唯幽幽清 静,没有刺鼻浊气唯有让人神清气爽之茶香,更有一件件造 型精美、工艺精湛的茶壶、茶盏、茶杯、茶碗等茶具,令人 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就连茶商带了浓浓商味的茶说茶解和 茶艺也不太厌烦.逛茶店自与逛其他商店不同,那感觉颇 好. 还想着忙中找闲,约二三知己,或风日静和,或轻阴微 雨,或山中月夜,或树林中,或农家院,或果园里,或小溪 边,清泉绿茶,抑或是一壶自制的蒲公英茶、苦菜根茶、野 菊花茶、山楂茶、姜枣茶,围坐共饮,畅所欲言,肯定是一 大乐事.虽没有文人雅士那种 养胸中浩然之气、涤心中之 块垒 的饮茶境界,只是想用清澈的方式追求一种宁静和谐 的向往. 虽然不懂茶道,因为太精深,也不去想懂,惟知茶能明 目,茶能清心,茶让人淡泊,茶让人气爽,茶能使人远离烦 念,茶能使人闲情偶寄,只想在茶里找到一丝品味.与茶为 友,以茶会友,以摄(影)交友,与书相伴.从此认定,茶是我 一生相伴的知己,我愿做一缕茶,沉浮于宁静的水面,整理 着纷飞的思绪,然后,带着灵性和宽容,潜入茶乐里打开自 己. 作者简介: 王青兰,女,历城区作家协 会副主席,书香历城阅读推广大 使.其文学作品小小说《山村牛 仔裤》、《婆婆是个老来俏》、 《醒着的梦》、《春光图》,散文《初冬的小河》、《网》、 《栗花飘香》、《哥哥》、《消 失的庄园》,诗歌《春雨》、《夏日的荫凉》、《眷恋》、 《天之井》等在诸多知名文学刊物或报纸副刊发表. 与茶为友 王青兰/西营镇 又到芒种节气,举目四望,眼前少了那一片片的由绿 变黄的麦田,但我仿佛仍能嗅到麦收时节那悠悠的麦香. 小时候,家在农村,种地为生.小麦玉米是主粮,秋 种夏收,夏种秋收,一年两季,循环往复,不知延续了多 少代人. 刚记事时,跟着母亲去给生产队里喂猪.猪圈旁边就 是一个大大的场院,生产队里一年四季的收成都往这儿 搁.印象最深的还是麦收时节,有人赶着马车,马车上载 着高高满满的刚从地里割下捆成个儿的麦秆,卸到场院 里;
有几个年岁稍大的人牵着牛马拉着碌碡在场院里转圈 压麦穗, 驾―― ― 驾―― ― 地吆喝着,一手拽着缰绳,一 手挥着皮鞭,皮鞭在炎热的空气里甩出清脆的响声: 啪―― ― 啪―― ― 麦粒就在蒸腾着轻轻黄色烟雾的麦秸下蹦出 来,金灿灿地飘散着麦香…… 麦子丰收了,但是,交上公粮后,余粮每人每年只有 几十斤,人们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个白面馒头,主食还是 玉米和地瓜. 没过多久,轰轰隆隆的脱粒机就替代了转圈压场的牛 马,不过割麦子还是用那挥舞了千百年的镰刀.我们小学 生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地里给生产队拾拾麦穗.歇息 时,把较为青嫩的麦穗放在手心搓出麦粒,把胖乎乎的浅 绿色麦粒放进嘴里,慢慢咀嚼,麦香便在嘴里久久回味.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我是在分田到户的联 产责任承包制在家乡推行后,才体味到白居易这两句诗真 正的滋味.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初中,十几岁的少年自 然已是家庭的得力助手,也算是半个劳动力了.那时,学 校放一周麦假,于是,一系列麦收时节的农活都有了我的 参与:平整场院,拉碌碡压场,手攥镰刀割麦子,捆麦 秆,推小车运麦个子,拉来脱粒机打麦子,晒麦粒,装袋 入仓等等,几乎都是重体力活.在骄阳下的麦田里割麦 子,又脏又累又渴.割不了几把麦子,手臂和脸上已是一 层土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