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2015-05-01

还比如,在中国 香港, 提示音会根据环境声的高低而调整音 量,这是在有意识地管理声音. 殷漪认为,他领我看的聚声装置正是一个 细节, 说明上海已经有了对声音管理的意识. 我走了那么多城市, 真正实际用到信号灯提 示声上的,只看到过这一处.我第一次经过时, 激动地跟我太太说,上海太牛了. 或许,不久 的未来这项技术就可用于广场舞、大型活动播 音中,解决噪音扰民的问题. 现在殷漪的提示音声音库已经增加到

30 个.他很想把上海这个聚声装置的提示音录入 自己的素材库, 可如果只是录音,听众可能无 法体会到这种声音定向的特殊之处吧. 他一 时有些懊恼. 我们决定再到地铁里看看.

2 坐地铁之前,殷漪问我,来时在地铁上听 到什么声音? 我下意识地回想,那应该是相当混杂的声 音,比如交谈的声音,广告的声音,报站的声音. 但真正站在车厢里,声源比我想象中要简 单得多.人们都在看手机,极少交谈,车厢连接 处吱呀吱呀的声音, 以及呼呼呼的风噪声,成 为车厢里声音的主旋律. 上海的地铁相对其他城市来说是更安静 的. 殷漪说,比如站台几乎都是全封闭的隔音 屏,这在欧洲大多数站台都没有.电视屏幕的 播放音量曾经很大, 但现在已经明显变小.环 境噪声越低,传达信息的播报声音就越可以控 制音量,从而避免产生 毛刺 般尖噪效果. 实际上,在此次行走之前,我先去了同济 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毛东兴也提到了地铁里的 几个降噪细节. 在研究所,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声学科学的一 面: 在物理声学领域中,声音的产生是因为出现 了振动现象. 但并不是出现振动现象就一定产生声音,还 取决于振动的频率.人类听觉系统可以感知到的 频率在 20Hz 到20000Hz 之间 (即一秒钟内振动

20 次到

20000 次). 而噪声,具有一切声学的特性和规律.从物 理声学的角度,它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 出的声音. 毛东兴善用比喻解释各种声学的原理. 上海是全国最早在城市高架路上使用声屏 障的城市,同济大学声学所当时参与了最早一段 的设计与研究,那时采用的科技叫 微穿孔吸声 结构 ―― ― 把声音比作弹珠,有吸声结构的声屏 障就相当于一块海绵,把弹珠扔上去,它或许会 停留,但若没有吸声结构,就像是有厚度的硬板, 弹珠就会反弹回来,声音也是如此. 而道路交通噪声是混杂的,声屏障对高频噪 声比较有效, 对低频的效果就差一些. 为什么? 高频声音的波长短, 低频声音波长长. 所谓波 长, 可比喻成一个人的身高. 高频声音比方说 20KHz 时,波长是 1.7cm,面对声屏障,它就像蚂 蚁一样难以翻越高墙;

低频声音比如 20Hz 时波 长有

17 米,相当于一个庞然大物,越过声屏障对 它来说就是如履平地. 上海最早做过绿化降噪, 后来研究发现,只 有很深很密的树林才会有一点降噪作用,更多是 景观作用. 对于高层建筑, 高架上声屏障的效果不佳, 政府花了大力气:2015 年, 上海市路政部门听取 居民意见,把为中环线沿线高层住宅居民安装通 风隔音窗作为实事项目,为虹口沿线

300 余户居 民家安装通风隔音窗,减少了中环线带来的噪音 烦恼. 在有些情况下, 声屏障的设计相当有讲究, 比如在轨道交通中,不能做得特别高,否则会影 响运行,但是太低,又影响降噪效果,需要反复测 算研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