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 2015-07-31 |
当他报出 目的地时, 科学 两字, 让司机顿生敬畏.科学 是个好东西, 但它是不是一直就是这样让人敬 畏的好东西呢? 吴以义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5 月底, 他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作了一场 《赛 先生姗姗来迟》 的报告, 讲述了一段清朝同治、 光绪时期东西方科技与文化交流的历史故事. 科学是个好东西? 在近代科学革命以前, 在欧洲, 人们对自 然的理解和对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中理性的追 寻, 是紧密相连的. 在柯南 ・ 道尔
1887 年发表的 《血字的研 究》 中, 福尔摩斯表示自己从不知道 日心说 , 面对他人的惊讶, 他反问道: 它有什么用吗? 用这个故事,吴以义划分了科学与技术的 边界: 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并不直接指向 实用;
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 并不必然地导向科 学.如今科学与技术, 在 科技 的缩写中, 被习 惯性地捆在了一起, 忽视了它们本来是两件事. 这两件关联紧密的事,到底是什么关系, 目前学界各有说辞.一说认为, 科学与技术是 父子, 对谁生育了谁的问题, 学界也没有统一 的认识.还有一说, 科学与技术是对孪生子, 不 存在先后.这两种说法, 有一个共同点: 认定科 学与技术是血亲. 在吴以义看来, 科学与技术没有必然的联 系, 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夫妻, 在不同的家庭中 诞生, 各自独立成长, 并最终联姻. 从科学革命到工业革命 从古希腊到近代科学革命, 有很长一段时 间科学独立发展.16~17 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一 个重要时期, 一群人集中起来,从事科学研 究 , 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实用, 甚至不是科学本 身, 而是用科学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 哥白尼的 《天体运行论》 , 是其最伟大的天 文学著作,吴以义称之为 没有人读过的名 著 .在当时的科学家看来, 理解世界, 就是理 解上帝 . 到了
19 世纪, 工业革命时代, 科学与技术 联姻 , 产生 物化 的效果, 科学从一种精神泛 化到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 开始被人们崇拜. 国人接触科学,是从科学成果开始的, 或 者说是 倒着 认识科学的.换言之, 是先看见 洋人的船坚炮利, 后了解造船, 再了解造船厂, 再了解造船所应用的知识, 再了解这些知识所 以得到发展的科学. 因此对最深层次的文化结 构, 比较隔膜. 吴以义用一个比喻, 形象地概述了中国接 受科学的过程: 我们先是买来一辆汽车, 拆开 来研究, 学会了造汽车.然后发现, 我们的质量 不如人家, 又去买来生产线, 再后来又发现我 们的效率不如人家, 又去学习管理.然而, 我们 创新能力还是不如人家, 又去学做研发.最后, 我们终于明白了汽车发明发展的根本是其中 所包含的科学精神. 物化了的力量
1868 年, 清政府专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官员志刚, 在伦敦参观了动物园.他 的观后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 博则博矣, 但无 四灵 .在他看来, 没有四灵, 是因为没有圣人. 从志刚 博则博矣, 但无四灵 , 到严复 物 竞天择,适者生存 ,中国是在一种特殊的环 境, 特殊的需求下开始接受科学的. 吴以义展示了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