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5-09-25

先'

字,就怎么也配不 好,反复配了十次,导演毕克才算满意. 初学 者要掌握这些控制语气的技巧固然不易,但 要进戏达到导演所要求的神似,觉得自己就 是姿三四郎就更不容易. 配女主角的张欢, 那时还未调到电视 台, 是儿童艺术剧院舞台语言教师和演员. 在常州长大的她, 深受家人酷爱的评弹熏 陶. 她记得 严调 创始人严雪亭说《三笑》, 一人同时分扮四个人物, 全凭声音塑造形 象. 她深有体会地说: 为性格迥异的姐妹早 乙美和高子配音时,我努力学习评弹演员那 种艺术手法,把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区别得比 较清楚. 除了要认真体验这两姐妹的不同个 性之外,同时也要具备相当的技巧,比如对 音高与音量的恰当控制.

1981 年7月4日, 一个星期六晚上,在 上海实施电视播出的第

23 个年头, 上海电 视人的第一部译制片播出了. 没想到,这个 日本明治时代柔道家的故事迅速走红上海. 苏秀和毕克认为《姿三四郎》故事太简 单,黄其也有同感, 这部电视剧本身并不是 精品,由于当时观众根本没机会接触外国的 电视剧,才觉得特别新鲜,特别吸引人,给观 众留下一个美好印象. 刚刚走出 文革 的社会,精神产品与物质 产品同样匮乏. 尤其是封闭多年的门窗打开, 叫人大长见识,还有点饥不择食. 但是,毕竟我 们长着中国的味蕾, 有个中国的胃. 时间、经历、眼界以及渐渐丰富的精神产品,会磨砺我 们的目光,提高我们的口味. 不管怎样,《姿三 四郎》开启了上海电视的译制剧时代,从此,各 种外国电视剧陆续亮相沪上荧屏. 《海外影视》一爿天

1977 年11 月29 日, 译制片跃上国内荧 屏. 当时还叫 北京电视台 的中央电视台,播 出国内第一部电视译制片―― ―南斯拉夫电视 剧《巧入敌后》.因那年铁托总统访华,国内上映 了几部反映南在 二战 时抗击德军的片子. 那以后,外国电视剧迅速在电视上蔓延开 来. 高峰出现在三年后的

1980 年,中央电视台 播了两部万人空巷的美国片. 一是

1 月5日开 播的《大西洋底来的人》,主人公麦克戴的俗称 蛤蟆镜 的大镜片眼镜,成为最时髦的行头, 戴时连镜片上的商标都不撕,以示来路正宗. 另一部是

10 月播出的 《加里森敢死队》, 反响令美国《电视导报》惊讶. 一个叫丹尼斯 ・ 布尔斯坦的记者写道: 一套快被遗忘的

1967 年的系列片,在一个电视刚刚兴起的国家盛况 空前,深入人心. 《大卫 ・科波菲尔》《居里夫人》《这里的黎 明静悄悄》等译制片在中央台接连播出.

1981 年,该台已具有译制能力来每周播放一集译制 片. 到1983 年,已译制

200 多部(集).

1984 年,在《姿三四郎》播出三年后,上海 电视台成立共

6 人的译制科,黄其负责. 又过 三年, 译制科与台演员剧团合并成立译制部.

1987 年,译制部进入新建的电视剧制作中心.

1987 年10 月21 日21 点15 分,全国首家 专播海外剧的《海外影视》专栏在上海电视台 开播,首播美国电视剧《两代夫人》. 从此,译制 片有了固定的播出阵地,节目由两套译制班子 生产.1987 年,完成译制片

60 部(集).翌年,生 产译制片

100 部(集),自筹资金

60 万元,仅过 半年,就完成

80 部(集)并签下

68 万元合同. 计划从1988 年起,每年译制

200 部(集).

1985 年, 上海电视台有了自己第一个译制 片导演、第一部自己执导的译制片.1986 年译制 的60 部(集),主要靠译制片厂的导演. 到1987 年译制部成立时,电视台导演队伍基本形成. 在 该年完成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