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2015-11-22

这种感受应该仔细检查, 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

既要相信自 己的感受, 又要仔细检查这些感受. 可以肯定的是, 在阅读中 仔细检查 自己的感受, 足以加深我们对奥斯丁作品的理解, 并促使我们诚实审视自己的生活. 德雷谢维奇开篇就向读者坦白说, 自己原本是不想读奥斯 丁的, 读她纯属偶然. 他读博真正想研究的是现代主义那些 复杂、 困难、 成熟的作品 , 而 简 ・ 奥斯丁 这个名字简直就是那些 沉闷乏味的女性小说家的代表. 在选修课上接触到 《爱玛》 时, 一开始他的内心也是消极抵触的, 这个故事看上去不过是由 小乡村普通人的各种闲聊堆砌而成. 没有大事件, 没有大问题, 对于一个浪漫小说作家来说, 甚至连激情也没有 . 不过, 随着 阅读的深入, 事情悄悄起了变化, 原本对奥斯丁的偏见根深蒂 固的作者, 出乎意料地成了她的忠实门徒. 阅读 《爱玛》 , 是德雷 谢维奇爱上奥斯丁的起点. 想要理解阅读改变人生的奇迹究竟 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章无疑是关键, 而且, 这也是全书最为精彩 的章节之一. 《爱玛》 通篇所写的全都是家长里短, 书中人物所做的事无 非就是坐在一起聊天: 谁病了, 前一天晚上谁家有牌局, 谁跟谁 说了些什么. 这些漫无边际的废话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直到读 到野餐时爱玛残忍对待贝茨小姐一段, 德雷谢维奇才突然意识 到爱玛不过是自己的镜像, 让他看到了自己身上丑陋的一面, 也从而理解了奥斯丁笔下所有那些闲言碎语的意义: 谈论每 天发生的种种琐事――不仅仅是谈论, 还要一说再说;

同一个 故事, 简短地说, 完整地说, 在这个屋子里说, 在那个屋子里 说―― 《爱玛》 中的人物所做的, 不过是让自己依恋生活而已. 他们编织社交网络, 每次都用话头编织. 他们一边说话, 一边创 造了这个世界. 他发现自己和爱玛一样, 不明白琐碎的日常生 活才是情感的真正栖息地, 所有的鸡毛蒜皮, 并不是进入正题 前的铺垫, 鸡毛蒜皮本身就是正题 , 奥斯丁就每一天本来的 样子赞美每一天, 用不着借重乔伊斯、 现代主义、 史诗原型或整 个史诗传统资源库的荣光. 她给我们的, 如果你愿意去看的话, 就是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没有丝毫夸大. 就是小说, 不需要借 口. 就是些个人小事, 不需要抱歉 . 意识到这一点, 作者开始改 变自己与周围人事的相处之道, 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 而 他生活里的人也逐渐像文学形象一样有了深度, 他们的故事像 小说一样充满了魅力. 《爱玛》 教给德雷谢维奇的道理, 就是每一天都重要、 每个 人都重要、 每件事都重要, 他真正看到并感受到奥斯丁看到并 感受到的日常生活的价值, 因为生活是重大的 , 填满我们日 子的那些东西会填满我们的心 . 他说: 读着 《爱玛》 , 我的生活 开始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重量感. 这是最令人震撼的时刻之 一, 你看着身边的世界, 然后第一次看见了它, 感觉到了它存在 的真实性, 而不只是一堆概念: 水真的是湿的, 天真的是蓝的, 这个世界真的是我们的惟一. 读完这一章, 我也仿佛经历了那 难以言喻的 最令人震撼的时刻 , 不仅像是第一次睁开眼认真 打量这个世界, 而且再也不能像贝特伦夫人那样戴着手套接触 生活了. 不该走马观花、 麻木不仁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对待自己 生活的世界, 我们真的领悟了这条看似老生常谈的道理的深意 吗? 当人生之旅行至中途、 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之际, 当人到中 年体会到各种大词都空洞苍白时, 我很高兴自己在此书的触动 下发现, 或者说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价值, 因为诚如奥斯丁 热爱的约翰逊博士所言: 人类是渺小的, 因此, 对于人类而言, 任何事都是大事. 奥斯丁及其小说的 教导 , 一方面因作者的文本细读和反 躬自省而显得生动饱满, 另一方面又因作者训练有素的批评洞 察而变得深入透彻. 普通读者一般不太留意奥斯丁与浪漫主义 运动的关系, 更少有人检讨这场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爱情观的局 限. 德雷谢维奇在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 研究生们就 《傲慢 与偏见》 和 《简爱》 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认为这两部小说代 表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有意思的是, 问问身边的简迷朋友, 答案大多是两本书都喜欢, 不分轩轾. ) 德雷谢维奇总结说, 浪 漫主义思想促进了过去两个世纪几乎所有伟大艺术的兴起. 它 带给我们华兹华斯和拜伦, 惠特曼和梭罗, 现代舞, 表现主义绘 画, 垮掉派诗歌, 等等, 等等. 从奥斯丁的时代以来, 它规训了我 们思考、 感受的方式, 特别是我们思考和感受思想、 情感的方 式 , 浪漫主义教导说, 社会和社会习俗是限制性的、 人为的、 破坏性的, 理性只是这些习俗的另一种形式, 并不是真理的源 泉. 真理的真正源泉是自然, 只要听从内心自然――自发的冲 动和感受――我们就会美好、 幸福、 自由. 浪漫主义者认为, 只 要心在正确的地方, 头脑在哪里无关紧要 . 奥斯丁对这场运动 心存疑虑, 她更强调理智与情感的恰当比例, 相信自己的感受 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还要 仔细检查 自己的感受. 德雷谢维奇 说, 这种态度注定她的爱情观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不合时 宜, 就文化史而言, 奥斯丁打的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 奥斯丁 认为, 爱情不是为了颠覆反叛, 而是为了社会化. ……爱侣不应 该像玛丽安和威洛比那样怂恿对方走极端, 而是教给对方彬彬 有礼不逾矩的价值观, 让对方明白社会期待值得尊重 , 仔细 想来, 埃莉诺的爱, 伊丽莎白的爱, 爱玛的爱, 奥斯丁其他小说 里的爱, 都和我从她那里学到的所有一切一脉相承: 善良, 成长, 学习, 友谊 . 读到这些段落, 我也终于明白年轻时的自己对 奥斯丁的理解有多偏颇. 我所谓的爱情是玛丽安追求的那种 故事书上的爱情 , 而不是埃莉诺、 范妮那种 耐心感受和思考 相互之间的尊重、 关心、 敬佩 的成熟决定, 虽然不够吸引人、 却 是正确的选择. 德雷谢维奇说得对, 奥斯丁并不反对浪漫, 她反 对的是浪漫神话, 奥斯丁相信爱情, 她只是不相信我们在她身 上寄望的那种爱情. 老实说, 虽然我对奥斯丁没有任何偏见, 但也很难说是奥 斯丁的信徒, 她的小说只是我应该知道、 应该了解的知识清单 中的必读书目, 就像德雷谢维奇的父亲只关心积累知识、 搜集 事实一样. 这次借着翻译 《简・奥斯丁的教导》 的机会, 我终于系 统重读了她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