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 2016-01-24 |
洋龙'
由此闻名遐迩, 亦为 当地水利农业农机史上的里 程碑. 生我那个涂家村, 西村头 有一条河浜, 一头连着浒溪 河, 一头则是尽头浜, 人们在 这里筑造一个黄泥垛, 名叫 浪岗垛, 专门供洋龙吐水浇 地.别看那一人多高的落差 沟渠, 却管着周边好几个村 一大片水稻田的水系.村前 还有一个用石头砌成坝墙的 高岗垛口, 叫石坝垛, 管护着 前秀里、 后浒庄、 石埠等村的 水田用水.这洋龙被船装着,轮番在两个垛口作业.每逢载着洋龙的机器船开来, 我和同伴发小就会疯似 地奔跑, 追赶到洋龙船泊岸的 垛口. 洋龙船上掌舵把手的是 两个人, 一个瘦高个师傅, 叫 济德伢.一个中等身材师傅, 叫顺良伢.顺良伢人好, 和气, 我们都不怕他, 跟他玩, 我 们很开心.这济德伢就常常 吹胡子瞪眼睛, 对小孩们挺 凶.我从小对开机器很崇拜, 总想着到船上摸摸机器, 看看 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气? 一次, 我学着济德伢的动作, 把着扳头拧螺丝, 不小心把一 颗铁螺丝掉水沟里, 他非要逼 着我下水去摸上来.谁知又 不慎把他的扳头掉进泥潭里, 济德伢顺手就给了我一个 毛 栗子 , 我捂着疼痛的头皮, 冷 不防地抓起一把烂泥扔在他 脸上, 立马跑开. 后来, 我长大了, 一直想 着要开开机器过过瘾.大队 里买了手扶拖拉机, 我争着第 一批上车了.当开着手拖奔 跑田野时, 这位济德伢的影子 似乎若近若远地追赶着, 瞧他 那样子显然不会服气, 但是, 终究被新机器新时代甩在后边. 再后来, 听说老济德病逝 了, 虽然曾与他有过一段不 快, 总觉得他是个爱捉弄小孩 子, 又是很有技术的人, 要不, 村里人怎么会叫他 济德伢师 傅 、 济德鬼 呢?在老家方 言中, 能被叫上 鬼 的, 都有 两把刷子! 现如今, 古村落背后的浪 岗垛早已不见踪影, 村前的石 坝垛也已几换其容, 变身为现 代化的电力灌溉站.当年黄 汝汉的洋龙去哪了?听人说 最终被大卸八块, 当成废铁卖 了.那洋龙船也成为灶膛炉 料, 化为灰炭了! 世事变幻, 江河日下.工 业化、 信息化、 云计算鲸吞了 农耕生活, 彻底改变了农耕生 活与环境.洋龙、 机船, 还有 济德伢们早一溜烟跑出人们 的视线, 淹没黯淡在逝去的时 光里.而那一声声 砰、 砰、 砰 的洋龙嚎吼, 犹如一记记 时代脉搏的重音符, 倔强而厚 重地回荡在乡野村舍, 依然存 活在我等过来人的生命之歌 里―― 悠悠的岁月,溜溜的洋龙,呼呼的水柱,哗哗的溪流…… 辞别的 沧桑, 陈年 的老话, 深 邃的记忆, 朦胧的童歌…… 在我年幼时家中口粮常常 捉襟见肘.地处苏南的农村老 家, 当年, 面粉少见, 面食自然 是稀罕物. 夏收夏种是农事最繁忙的 时刻.那时候, 家里一日三餐, 仍然和往常一样, 少见干货, 常 常是一锅稀粥.对于正长身子 骨的小孩子来说, 灌了一肚子 粥, 一会儿工夫便又饥肠辘辘, 更别提整日在生产队干活的大 人了.大人们即使腹空肚瘪, 虚汗直冒, 照样得下地劳动. 这当口, 仅有几分面积的自留 地里收了新麦子后, 家中便有 了些白面粉.母亲便偶尔会从 珍藏起来的小陶瓮里舀出一小 碗面粉, 倒入脸盆里, 加水搅拌 成面糊, 再置于烧热的油锅里, 拿起饭铲, 不停地把面糊{开, 于锅内均匀地铺摊开来.面糊 被灶堂柴火的加温烘烤, 慢慢 变熟, 直至紧挨着锅壁的一面 变黄变脆, 昝俺鱿阄, 一锅 锅子形状的满锅摊便可起锅上 桌了.如果此时家中正好还有 点红砂糖的话, 母亲定是会在 满锅摊似熟非熟时, 撒些糖在 上面.如此简单却香甜的面 食, 在当时, 自然是上等硬货食 物, 吃了能扛得住饿, 体力自然 要充沛许多了. 有时候, 母亲忙于农活, 来 不及做中午饭, 便匆匆摊一锅 满锅摊, 直接卷起一摞, 塞到我 手里, 嘱咐我快点吃了, 赶紧上 学去.或者, 母亲会快手快脚, 用菜刀将熟了的满锅摊切成长 条形或小方块状, 像下面条一 样, 投入开水中, 煮成一锅面条 糕.此刻, 如果菜园子里正巧 有南瓜藤叶的话, 母亲便会吩 咐我们赶紧去采一把来放入锅 中, 片刻, 灶台上热气腾腾, 锅 内咕噜咕噜冒泡, 一锅面条糕 便色香味俱全了. 如今, 生活在城市, 早上习 惯在街边巷口的 早点摊上, 买些煎 饼或包子之类的 面食果腹.这些 面食用材参杂, 已 经没有了麦面的 本真味道.什么 鸡蛋、 牛肉、 火腿 肠、 咸菜、 青菜、 萝 卜丝, 等等, 凡是能吃的, 荤素不 论, 全都可以往面里塞.品种五 花八门不说, 更有甚者, 还西洋 味十足, 美其名曰汉堡包, 热狗 什么的.说是营养丰富, 却怎么 也吃不出乡野情怀, 回味不到母 亲手中的味道了. 白菜青盐糙米饭, 瓦壶天 水菊花茶 .乡间自然天成的 食料, 在居家过日子的农家, 虽 然做不出昭然于世的珍馐美 馔.然而, 简单的加工, 却蕴涵 着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本真 而淳朴的乡野果腹之物, 也能 令人齿颊留香, 俨然不逊出自 酒店大厨之手的珠翠之珍. 乡野原味, 老家的味道, 让 已近知命之年的我, 仍然弥久 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