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 2016-02-20 |
4 摩 天大楼在现代城市中具 有巨大的象征意义, 这 一点毋庸置疑.
尤其是 在所谓的 后发区域 , 这种地标性建 筑几乎可以被视为一个城市正在向现 代化突飞猛进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20 世纪初叶的纽约、 20世纪 60年代以后 的东京、 进入
21 世纪的北京和上海, 甚至中国台北与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莫 不如此. 站在这种充满弗洛伊德气息 的巨大棍状物底下, 渺小的个人会感 到自己像一只乏力的虱子――但与大 楼相关的人们又会不由自主地用它来 标定生活, 就像有一次我去广州, 谈论 起这个地方的雾霾状况时, 司机指着 远方的一座摩天大楼说: 还能看见小 蛮腰啦. 我还看过一篇专门有关于摩 天大楼的报道, 里面记录了人类在这 方面创造的许多奇迹或者笑话, 例如 一个城市有两座大楼正在兴建, 为了 争取 最高 的名头, 其中一方需要在 临近竣工的时候加装一节巨大的天 线, 另一方则认为这是无效高度. 事实上, 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 人 类现在能够兴建并且正在兴建的雨后 春笋般的摩天大楼, 其实用价值比之 于成本已经越来越弱了. 从经济学和 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这有可能是一种 性价比极低的建筑形式. 大楼达到一 定高度之后每升高一米, 对于建筑强 度的要求都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想让
100 层之上长出
101 层, 它的代 价也许大于另盖一座没那么高的楼 宇. 更何况还有听起来匪夷所思的维 护成本、 运营成本和环保成本. 但这并 不妨碍人们热情地追求大楼的高度――无论借助的是所谓的 行政力 量 还是 市场力量 . 也许摩天大楼已 经变成了一种非理性的产物. 我想, 陈雪的小说 《摩天大楼》 首 先是基于这种象征意义的. 大楼象征 着现代社会, 而且还是看似高效运转、 实则荒诞混乱的现代社会. 小说中的 大楼虽然并没有达到台北
101 的高 度, 但也是地上
40 多层, 地下
6 层, 说 起来算是蔚为壮观了. 这样一座大楼 除了可以作为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场 所, 同样也构成了一个相当繁复的社 会缩影. 从一部看似是 悬疑小说 的 写作方法上, 大楼也为故事的展开与 铺陈提供了足够宽阔但却相对封闭的 空间――出现了一起凶杀案, 死者是 中庭咖啡馆年轻漂亮的女老板, 那么 按照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模式, 侦破 自然要在这座楼里的居民之中展 开. 作者可以从容不迫, 让每个与死者 相关的 嫌疑人 或 线索提供者 悉数 登场. 这些人按照与死者的关系划分, 包括她的男友、 情人、 男暗恋者、 女暗 恋者……按照职业又分成保险公司职 员、 房产中介、 咖啡馆店员和大楼管理 员……构成了众声喧哗的 罗生门 . 客观地说, 这样的设置并不算非常新 鲜, 读过 《尼罗河的惨案》 与 《东方快车 谋杀案》 的读者对故事结构或许会有 似曾相识的感觉, 但陈雪的主要用心 应该不在悬案本身的侦破过程上―― 这往往也是强调 文学性 或 思想性 的作品与所谓类型小说的主要区别――对所处理的人物进行相当程度 的挖掘, 对人物关系进行有所指向的 整合, 从而拼建出堂皇的摩天大楼下 隐秘的人类生存图景, 或许才是作者 主要目的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 我更愿 意将 《摩天大楼》 视为法国作家佩雷克 的 《人生拼图版》 式的小说, 只不过通 过借用悬疑小说的形式, 使这部作品 在情节上变得更加紧密, 让人充满好 奇. 在获得了摩天大楼先天具有的象 征意义之后, 那种隐秘图景对于现代 社会的说明性也变得宏大、 确定、 有的 放矢了. 那么陈雪试图拼建的, 又是怎样 一幅隐秘的图景呢? 在不同人眼中, 同 一现象之下蕴藏的本质也是不尽相同 的, 可以分成两个方向: 其一是属于 人性 的, 它关乎人的欲望、 孤独以及 不为人知的精神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