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2016-05-13

3 种:要么 招呼伙伴,要么传情求偶,要么受 到惊吓,视不同情况而发出声音. 白云林区的植被,除了原生灌 木、蕨类和杂草之外,还有许多人 工种植树种.那天沿着林区道路两 旁,我稍微数了数,发现人工种植 树木有火力楠、山油麻、山鸡椒、 马尾松、柚木等数十种,有的树种 树龄已达 30-40 年.由于满山满坡 满谷的南亚热带季雨林或常绿阔叶 林,给知了们提供了充足的树汁营 养,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便不足为 怪了. 白云林区的人工树种,大多来 源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大青山石山树木园.该树木园建立 于1980 年,其中引进石山树种

334 种、珍稀濒危树种

76 种.据介绍, 至1998 年5月,经引种试验,已有

50 个树种获得成功,其中可推广于 石山造林的有

16 种.在生态脆弱的 石山区――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 带林业实验中心除了白云林区外, 还有青山、伏波和哨平林区.几个 林区总面积达

3 万公顷.那么多的 森林植被,种类繁多的树种,以及 丰富的负氧离子,岂止是鸟儿虫子,连游人都感到心旷神怡. 徂夏暑未晏,蝉鸣景已曛. 一听知何处,高树但侵云…… 在 白云林区散步,遗憾的是没有原生 老树,如果有,那就完美了. 在展厅上百张的老照片里,一张发黄、略显 岁月沧桑的老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照片 上,邕江两岸的一片黛瓦砖房几乎浸泡在河水 里,远处在当时是南宁城市地标的新华街水塔高 高耸立着. 拍摄者是

75 岁的老新闻工作者吕智锦.他 自幼在邕江边上的水街长大,生于斯长于斯,对 邕江有着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情愫,他将镜头无数 次投向邕江,将亲身经历邕江日新月异的变化用 相机记录下来. 这张照片背后有故事. 吕智锦回忆起拍 摄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 那是1994 年7月24 日,我突然接到母亲电话,说家又被洪水淹了. 我听后很吃惊,防洪大堤不是已修好了吗?我习 惯性背起相机赶回去,当我走到醒汉街时,洪水 已淹没街面,我绕路走上河堤,用相机定格这历 史的瞬间. 吕智锦回忆起那一情景,仍心有余 悸. 事后才知,由于防洪大堤工作人员的失职,才造成历史悲剧的重演.从此事件中让南宁 市民深刻体会到防洪大堤的重要性. 随着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建设的有 序推进,一幅美丽的滨水长廊画卷正徐徐展开. 你看这张照片 ,吕智锦指着手机里一张明艳的 照片说道,照片上邕江两岸滩涂荒地变成滨水美 景,江面水波粼粼,江道明净,沿路鲜花灿烂得 让人心醉.来自骨子里的变化,让邕江两岸绽放 无与伦比的美丽. 邕江两岸正经历着一次华丽 '

蜕变'

.徜徉在邕江两岸,看着它一天天变化, 心中真是无限感慨. 老摄影家甄仲民拍摄的南宁邕江大桥竣工通 车的照片,让观众能感受到当时的那份热闹和激 情.这张黑白并不很起眼的照片,凝固的重量是 超乎很多人想象的.从这张照片里,我们似乎看 见了南宁的速度.

1958 年12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时,南 宁市还是以轮渡和舟楫运送过江的车辆行人.

85 岁高龄的老摄影家甄仲民介绍着这张照片的故事,

20 世纪

60 年代,国家决定兴建邕江大 桥.几经艰苦奋战,邕江大桥于

1964 年7月15 日竣工通车,是南宁市一个时代的标志性成就, 同时也是南宁发展的见证. 那天,邕江大桥彩旗飘飘,桥头桥尾围满 了许多热情高涨的群众.当天太阳很大,有戴草 帽的,有裹毛巾的…… 当时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